五华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现代家长给孩子的礼物,不如让他养成这10
TUhjnbcbe - 2023/4/4 20:47:00

新时代,新思想,新方向,新变化。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正能量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才是祖国的希望,是新时代家长的认识与希望,更是一个家族兴盛的必然过程。

品德是伴人成长,立足的根基;感恩是幸福的开始,榜样的力量。

21世纪的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礼物呢?不如让他养成这10个好习惯。

习惯一: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才能胸有成竹,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

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父母一定要教会他懂得计划的重要性。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绝对终生受益!

读幼儿园,家长要给小孩计划;小学,家长要指导小孩自主安排计划;初中,家长引导小孩制定计划;高中,家长共同探讨计划;大学,家长结合实际分析拟定计划;参加工作,家长要提醒注意事项,五年五年五年的实施计划。如:工作多少年内买车,多少年内谈婚论嫁,多少年计划购房,多少年目标是什么等。通过上大学,你增长了很多见识,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的同学。

农村来的学生,见识了大城市的现代化,见识了花花世界的丰富多样。城里学生通过农村的孩子,也了解了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你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一些优秀的老师,你从他们身上会学到很多。这使你的眼界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开阔了,未来之路也开阔了。

习惯二:讲道理,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受欢迎的人。

爸爸妈妈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

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每天上学时,会主动跟看门的老爷爷打招呼。别的孩子都没有这样的行为,这让老爷爷对他印象深刻。有一天上课铃声响起,老爷爷没等到那个孩子,不由得有些担心。正当老爷爷走到路口瞧瞧时,恰好看到一个男人正对那个孩子拉拉扯扯,想把他拖进面包车。老爷爷急忙冲过去,制止了坏人的行为,解救了孩子。可想而知,正是孩子对老爷爷平时的礼貌行为,才让自己保命!

习惯三: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做的话,孩子会搞砸,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请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别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起床问题,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这些事情就不要再为孩子包办了。

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举办“小仪式”庆祝孩子的长大,然后提醒孩子:“你现在走进小学,已经是小大人,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习惯四: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抢。”

有的孩子会偷偷拿大人的钱去买东西,看到其他同学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顺手”拿回家。这正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造成的,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承担责任。

当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时,不要轻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请先帮助他分清楚:物品是私人还是公共的。对私人物品,不能乱碰;对公共物品,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就要学会等待。

习惯五:遵守时间

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10分钟后就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再睡20分钟就得起床了”。慢慢地,孩子也不会为了偷懒找各种借口。

时间是学习的保证,更是工作的效率,也是生命的价值。

习惯六: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从别人的闪光点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这么做?”这个时候,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是极有必要的。

曾经有个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可同桌勇于发言,时常得到老师夸奖。孩子听从妈妈的话向同桌请教“秘诀”,同桌大方地告诉他:“反正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不会怪我们的。”正是这句话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慢慢地,这个孩子也跟着同桌主动回答问题,也正是这股劲头,孩子的成绩提高了,性格也越见开朗。

习惯七: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在学习中做错题是常见的事,如何做到下不为例,这就需要孩子能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过来。

当孩子做错事时,爸爸妈妈请别光顾着责怪他,不妨这么反问:“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吗?”等孩子回答后,认真和孩子约定:“那下次我们记住这个教训,不要再犯了好吗?”对待学习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够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大大减少错误再次出现的几率。从长远来看,这能够“缝补”知识漏洞,给孩子的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铭记:与其为孩子留下万贯家财,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多一种好习惯,孩子就会多一份自信心;多一种好习惯,孩子就会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种好习惯,孩子就多一种享受美好人生的能力。

习惯八:在正能量中成长

孩子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教育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正确理解付出与成功是成正比的,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合格的中国公民,合格的劳动人民,树立做一个合格的孩子等。用学校的纪律约束自己,成为优秀的人;用法律的意识约束自己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工作精神;用新时代的思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成为时代的行业先锋。

习惯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现在的社会,父母亲要给小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对于他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这必须是从小培养起来。万丈高楼都得从打好地基开始,更何况对孩子的培养,就更加应该是从小教起了。所以,想要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要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人生观,其实也不难理解,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由于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了消极和积极的人生观。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有健全的人格,还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可是,要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变成这样的呢?这个也需要家长的努力和培养,只有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对世界对人生都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才有可能变成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可以有充实的人生意义的人。

一、正确的人生观对孩子的重要性

1.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2.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孩子定下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

3.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得更加乐观向上。

4.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孩子对人生的价值判断,懂得珍惜。

二、如何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1.给孩子制定时间管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这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第一步。同时,不可以三天打鱼三天撒网的,需要家长配合孩子,督促孩子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

2.平时和孩子过沟通,谈谈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给自己定下个短期的奋斗目标,不要离现实和自身实力太遥远,必须以自身的能力为根据,然后让孩子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3.培养孩子养成写日记或者写随笔的生活习惯,把生活中的小点滴和大事件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巩固自己的记忆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知道自己的进步和退步,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4.作为家长的要以身作则,不可以对人生太过于悲观,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乐观向上,把一切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人生观树立起来。

5.不要太早被钱所蒙蔽,要教会孩子钱不是万能的。而是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良好的品行,有积极的心态,有好修养好脾气,有一定的学识基础,才能保证以后能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否则即使有钱,但是人生观不正确的话,也迟早失去所有。

6.孩子的性格出现偏差,或者经常做一些叛逆的事情,家长应该多加管教孩子,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早点把孩子教育好,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习惯十:做好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良好习惯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徐本禹是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卷美丽的教育图画;刘翔是一个榜样,他用一面奔跑的旗帜,将崛起的中国形象深深烙刻在世界的视野。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信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了。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口气在说某一个学生时,我们内心的感受会是怎样?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最后我用古老师书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传播:我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我乐意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学生生活幸福、成长快乐。同时我也在发展着、成长着、快乐着。我愿意用坦诚的爱心培育坦诚的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以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辉煌,师生如伴同成长。

中国当代作家、教育家:古汉新

古汉新,男,汉族,年10月生,广东省梅州市人,毕业于广东省五华师范学校、广东教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亚洲开放(香港)教育学院等,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曾就读于教育管理博士课程班。历任小学、中学、中专教师、小学校长、中专学校校长、广东省乡镇长科学决策促进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兼职于北京电影学院深圳研究院等。指导学生习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近百篇,参加教育书籍编写6本,发表教学论文10多篇;曾获省级以上奖励30多次。已在《南方日报》《中学文学报》《南国诗报》《龙人诗报》《岭南诗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方法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国诗歌》《中国作家》《诗歌地理》《中国散文》《世界汉诗》《诗词百家》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南方日报》《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中华文库专家名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华名人志》《奥运之歌》《中国通俗文学艺术家名典》《中华纵横获奖作品选》等报刊报道其创作事迹。系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工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华商》文学顾问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代家长给孩子的礼物,不如让他养成这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