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封山育林600余年守住清泉入昌江
TUhjnbcbe - 2023/3/27 20:19:00

昌江水之所以能一路奔腾入长江,离不开景德镇周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支流水源的注入。这些重要支流的源头多从“天上来”,由高山而下,奔流入江。近日,晨报“行走‘最美岸线’”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特派记者走进浮梁县,探寻昌江重要支流的源头,解开当地“青山绿水引客来”的奥秘。

汪湖:七分山、两分水,

一分庄园和田地

位于浮梁县瑶里镇的汪湖生态游览区藏身于一片原始森林中,这里山峭林密,景色雄奇。群山瀑布在此奔流而下,从海拔.4米的最高峰五华山(又称“五谷尖”)流淌下的瀑布水一路奔流至天河谷,它就是景德镇昌江的东河源头。

“天河谷绵延5公里,水量常年丰沛,一直都这么清澈!”瑶里镇林工站站长吴根胜对此颇为自豪,护水先护林,这里封山育林已有多年,“这里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公顷,原始森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路沿水而行,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满眼翠色,阔叶林、针叶林,藤蔓乔木、花草灌木,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其中有国家一级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以及国家二级野生植物鹅掌楸、厚朴、杜仲等。

吴根胜介绍,这片原始森林里配备了17个护林员,平均年龄36岁左右。他们每天至少有4个小时在巡山,走上5公里的山路,确保重点林区的安全。

“七分山、两分水,一分庄园和田地。”这首童谣是汪湖的真实写照。为了守护这“两分水”,村民们都有共同的默契。

灵动山水

引得客从四方来

年,汪湖生态游览区开门迎客,游客络绎不绝,每年游客接待量达余万人次。

64岁的汪仁保是游览区里的一名安全员,节假日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汪仁保说,从瀑布流到天河谷的水最深的地方达30多米,他要负责游客的安全提醒和救助,还要及时处理旅游垃圾。

汪湖生态游览区外随处可见写着“住宿”“土鸡馆”“茶叶”等字样的招牌。年起,原本务农的汪大伯面向游客销售自制的木雕和土特产。他的农产品销售摊点摆在景区外显眼的位置上,有苦竹豆腐、木耳、百合、猴头菇等十余个品种,旅游旺季生意非常火爆。

“以前务农一年的收入也就1~2万元,现在有了这份旅游收入,一年能赚10多万元。”汪大伯对自制木雕十分满意。

为瓷文化产业

建个“世外桃源”

和东河一样,昌江的另一条重要支流南河发源于景德镇市东部山间,三宝水系就是其中的一段。

年起,景德镇开始打造南河支流三宝水系景观整治工程,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河长9.76公里,计划投资万元,以现有水利工程、水系为基础,实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景观建设等项目,让这条小溪重现往日的清澈,也让深藏在山谷中的村庄——马鞍岭村有了发展的机会。

如今,哗哗的三宝溪水从村中穿过,野生小鱼在水中嬉戏。这里丰富的瓷石、森林、水力资源,以及瓷文化产业的深厚历史背景被利用了起来,成为“生态陶瓷文化”的综合旅游地,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前往。

来自北京的雕塑艺术家王虎在马鞍岭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被这里的陶瓷艺术氛围所吸引,醉心于此地的山水生态环境。“这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我们可以安心地创作。”王虎说。

负责该项目的闲云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力告诉记者,三宝溪水流从深山起源,经流马鞍岭,再汇入市区河流中,在马鞍岭一带形成了瓷业矿口和水碓群,这在别处是不可得见的景观。

有水给它添光彩,马鞍岭村将成为瓷都对外的一张名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封山育林600余年守住清泉入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