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举行最后一场乡试之后,贡院开科取士,风行雷厉之提炼、擢才、绎演者最终悄然谢幕。盛极数百个春秋的考棚——号舍群随之逐年塌残,其砖瓦石料被拆去、运往五华山东麓修建两级师范学堂(即双塔寺“师范学校”)。年,提学使郭灿又对破残的贡院进行修葺,并迁中等农业学堂寓贡院办学。民国以还,开科举士之形和仪虽已沦为陈迹,但现代高等教育尚未踞云岭大地博兴。20世纪初叶,云南内处地利无济、外逢强邻进逼,加之交通梗阻,战火纷纭,学子求学升晋因省内尚无大学,其艰难可想而知。经济之振发,文化之繁荣,亦因教育之落后而大受掣肘。疑似回归兴建贡院前之境地焉。
“开化迟滞,落后挨打”如针毡刺痛云南有识之士心扉,于是产生了兴建大学的数次动议;并深得唐继尧、王九龄、董泽等贤辈名流之坚持、开拓和扶掖,私立东陆大学终于年12月创立,并于翌年4月20日开始招生。从此,云南贡院这片文化沃土长出了新的文化之树,散发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无限馨香。此后的岁月,东陆大学随着时代变迁而经历了从私立到省立,从省立到国立,再到今天之云南大学的漫漫征程,六易其名却初衷不改,始终坚守着“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传播正谊真理”的使命。
五百年贡院文脉为新生的东陆大学积淀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现代大学的优嵘弦弘又让寄时代风雨中飘摇的古老贡院濡染生机。致于大学与贡院的渊源关系,史志多有篆述,如毕德义曾在《東陸大學沿革小史》中这样写道:“明清两代滇人交之出于貢院,造成今日之文化,貢院之功不可没。而今日之東陸大學,則承貢院之而興。今日之東陸大學,謂爲今日全滇文化之中心可也。”晚清经济特科状元、著名文史专家袁嘉谷也写道:“大學之始,即貢院之終也。以地理言,左金馬、右碧鶏,枕蛇山、面翠湖,《滇系》所謂他省所無。以歴史言,則數百年科擧人才皆出其中。”可见,贡院与云大在数百年的时空里,连成了一条不间断的文化之河,始终发挥着传播主流文化的作用。
民国十八年(年)十二月十三日,云大校园内爆竹声声,*乐泱泱,歌声清脆盈耳;新生的私立东陆大学在至公堂送走了第一批毕业的学子。在这里,天真幼稚和历练成熟并存,嬉闹轻佻与任重道远对峙;理想和信念交融,梦想与情感汇合。岁月如流水穿梭了毕业生几年的喜怒哀乐,相聚的光阴匆匆;怀着对母校深深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的祝愿,毕业生向学校赠送了刻有“如日之升”四字的日晷一座,柱立于至公堂前的石阶之下。民国三十六年(年)建校24周年之际,为了方便校友沟通联系,在至公堂召开了第二届校友代表大会;并于八月编印出版了校友会会刊——《云南大学通讯录》。年,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DNA)库的建成,高原山地生态与生物资源学的成果,均在云大校园内找到了引人注目的足迹。正如云大人在校歌所吟:“努力求真,文明允臻;探研境界更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