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杜聿明解密辽沈战败真相蒋介石只信浙江人,
TUhjnbcbe - 2023/1/4 9:10:00
北京主治皮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759.html

年东北野战*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后入关,其庞大的体量让蒋介石集团再也无法扭转必败的结局。

而国*名将杜聿明在解放战争中曾经两次出任东北国*的最高司令官,在被我*俘虏之后认为东北之战的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蒋介石任人唯亲,玩弄权术彻底搞垮了*队。

只要看看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三年内居然换了三次东北最高*事长官,就理解了杜聿明面对东北战局的失利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杜聿明

抗日名将代蒋受过才前往东北,一度取得重大进展却被蒋不信任

提到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许多人都忽略了他曾经在年后主*东北的经历。尽管现在复盘解放战争,所有人都认可得东北者得天下。

但是在年抗战胜利之初,国共两*对东北的态度可谓云泥之别。

抗战胜利之时我*虽然已经发展到万,但整体实力仍然偏弱。

伟大领袖毛主席客观分析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地理因素后,果断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整体战略;利用苏联二战末期出兵东北的有利时机,争取在国民*力量真空状态的东北发展新根据地。

在我*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队和干部星夜兼程出关的时候,蒋介石却只顾忙着抢占关内的各大城市。

蒋介石

事实上蒋介石在抗战之前就将东北视为奉系的地盘而忽略其重要价值,抗战胜利之初又担心进*东北与苏联发生冲突而难以下定决心。

恰好这时一直在云南方向作战的*埔一期名将杜聿明,因为制造“五华山事件”而代蒋受过被免去一切职务[1]。

为了能够给杜聿明一个交代,蒋介石才想起让他去刚刚光复了的东北。

年10月18日蒋介石正式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同时由熊式辉担任东北行辕主任。10月23日杜聿明第一次到达沈阳,旋即对东北进行了一番考察。

10天后他向蒋介石报告东北苏*已经撤走,而我*则在抢占营口等交通要道。蒋介石这才下定决心武力抢占东北,11月1日海运秦皇岛的第13*直到16日才从陆地上进入东北。

蒋介石

由于当时东北我*立足不稳再加上缺乏对美械*战斗力的了解,在蒋介石大量增兵东北之后杜聿明取得了其*事生涯的辉煌岁月。

从年11月到年5月底近半年时间内,杜聿明指挥麾下的八个*占领了辽宁和吉林的主要大城市。东北我*连续失败损失巨大,不得不撤到松花江以北和南满山区。

然而杜聿明尽管取得了战场上的暂时优势,却无奈地发现其部队攻势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这倒不是因为惧怕苏联和美国强行干预停战,而是东北面积太大国*八个*的兵力根本不敷使用。

杜聿明

而且出于*治上反人民的特性,国*每占领一座县城乃至集镇都要留守相当兵力,导致机动兵力被一再缩减。

同时杜聿明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国*中的派系斗争,新一**长孙立人就坚持认为杜聿明在作战中偏袒廖耀湘的新六*导致两人彻底决裂。而东北我*当局则吸取了之前急于追求决战的错误,迅速扎根基层发动土改稳定了基本盘。

于是在年7月开始杜聿明开始连吃败仗,但整体局面仍然有利于国*。

可在蒋介石看来杜聿明并非其特别倚重的嫡系将领,再加上之前他和孙立人闹翻的经历;让蒋介石开始怀疑他的能力和忠诚度,于是决定换个人到东北主*。

蒋介石

陈诚耍聪明强行出任东北**主官,在蒋介石放纵下搞垮东北战局

然而让杜聿明和熊式辉都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蒋介石居然调陈诚来东北同时主持**大计。陈诚是浙江青田人,保定*校第八期炮科出身,*埔*校建立之后成为了炮兵教官[2]。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诚要比杜聿明高出一个辈分,同时也可以算作其老师。

4.12反革命*变之后陈诚坚决追随蒋介石,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卫队司令。他的夫人谭祥是宋美龄的干女儿,于是陈诚就和蒋介石攀上了亲戚。

而在当时的中国,人尽皆知蒋介石用人主要看三条:第一*埔系,第二浙江人,第三自己的个人亲戚。

陈诚利用自己的裙带关系成为了蒋介石的头号心腹,其行事风格处处模仿蒋介石而被人背后称为“小委员长”。

陈诚

现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国*将领一提到“蒋委员长”就自动起身立正,就是陈诚在主持庐山*官教练团时定下了规矩。他借机大肆扩充自己的嫡系,终于形成了以第18*为基础的所谓的“土木派”。

客观来说陈诚并非是无能之辈,但是他更擅长于治*而非亲临一线指挥战斗。

在抗战爆发之后陈曾先后担任过*委会*治部部长和**部长,年曾经担任过第二期远征*总司令。

抗战结束之后陈诚在参谋总长的位置上积极协助蒋介石发动内战,但是由他亲自指挥的战斗往往遭遇我*粟裕这样的战神。解放战争的前半年国*先后损失了万部队,陈诚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在南京被人人喊打。

陈诚

蒋介石在失望之余也剥夺了其参谋总长直接调动部队的权力,陈诚曾经向杜聿明抱怨说他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补给司令。眼见自己的参谋总长之位已经岌岌可危,于是陈诚想出了个异想天开的办法脱困就是去东北掌握兵权。

或许他认为东北我*实力最弱,若能打上几个胜仗再其副手罗卓英来接任,就可以有足够的威望重回参谋总长职位。

杜聿明和熊式辉对蒋介石派陈诚来东北感到十分惊愕和愤怒,年8月杜聿明顺势以生病为由要求蒋介石调其回南京修养。而熊式辉在一天之内给蒋介石发了七封辞职电报,蒋介石却安慰其绝不动东北人事。

可熊式辉万万没想到陈诚会带着调任其为东北行辕主任的手令来见他,他勃然大怒再也没有踏足东北。

陈诚

陈诚抵达东北之后就下令撤销东北保安司令部,从而成为了新一任“东北王”。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美国驻华*事代表团团长魏德迈亲自到沈阳会见陈诚,许诺向东北国*提供大量新式武器。

陈诚认为之前战斗的失利是由于东北国*兵力不够,于是在得到蒋介石同意后大规模扩*。

陈诚一面将原有的东北保安支队升级为暂编师的野战部队,一面对原有的八个*进行拆分。

譬如原国*的主力新一*核心部队新38*被抽出后与暂56师、暂61师合编为新七*,而给原新一*补充了暂编53师。在同一时间东北我*也在大规模扩充部队,但我*的做法是将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兵补充入已有番号的部队。

陈诚

在经过小规模战斗实现新老部队的融合,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战斗力。

可陈诚的做法却是将战斗力参差不齐的部队强行混编到一个新单位,虽然纸面上东北国*增加到了14个*超过40万人;可这些新主力*内部凝聚力都大幅下降,尽管增加了坦克和重炮仍然无法挽救其战斗力下滑。

而更让东北**官员难以容忍的是,陈诚竟如蒋介石般大搞任人唯亲。其到达东北后虽然下大力气整治*府和*队内部的贪腐,但是其本质仍然是想鸠占鹊巢。

连名将陈明仁都被其排挤离开了东北,很多无能的陈诚亲信担任了东北国*和*府中的要职。东北官员都知道原保安支队许多是伪*和土匪,大肆撤换主官很容易令其丧失凝聚力而叛逃。

陈明仁

可面对这些人的好心提醒,陈诚却狂妄地说:“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

可陈诚还没有来得及把东北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我东北民主联*就发动了著名的秋季攻势。

面对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我*名将,陈诚的*事水准实在是难以恭维。再加上此时东北国*已经被他搞得人心惶惶,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其苦心扩编而来的*队被歼灭了9.6万。

东北大量的中小城市为我*所控制,沈阳老百姓都编顺口溜嘲讽陈诚: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陈诚自然也知道自己指挥能力有很大问题,但他只在*事会议上装模作样的检讨却从未真正改变。

陈诚

在我东北野战*刚刚发动冬季攻势时陈诚又对局势过于乐观,从而没有做好短时间内同我*交战的准备。

结果年1月6日东北国*主力之一的新五*,在陈诚下令向沈阳集结过程中遭遇我*合围。

仅仅一个晚上新五*全*覆没,*长陈林达、师长谢代蒸、留光天被我*所俘。此战的结果令东北国*哗然,陈诚被吓得连连向蒋介石求援。到这时国*上下几乎都认为,是陈诚的无能导致东北战局的急转直下。

眼见东北战局已经彻底糜烂,年2月陈诚干脆请求蒋介石允许其出国治病。蒋介石怎么都没想到换陈诚来东北会是这样的结果,可出于与陈诚的私人关系只能接受其离开东北的请求。

当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制宪会议上,参谋次长白崇禧有意引导会场代表纷纷高喊“杀陈诚以谢天下”;就连当时在场的杜聿明都暗中赞同,陈诚不得不辞去参谋总长离开*界。

杜聿明

卫立煌临危受命替陈诚收拾局面,东北国*进退失据危机加深

然而东北几十万大*不可一日无帅。蒋介石不得不在对自己忠诚和有能力这两个指标下,挑选新一任新的东北国*主将。

在上世纪的30年代蒋介石的嫡系中曾经有“五虎将”的说法:即“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但到了年能够令敌人畏惧的仅剩卫立煌一人[3]。

卫立煌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是三任东北国*统帅中年龄最大的。

卫立煌上世纪20年代考入湖北陆*学兵营,毕业之后逐步得到孙中山的重用而成为了国*中的高级将领。

而且卫立煌首任夫人朱韵珩与宋美龄交好,卫立煌也因此挤入了往往只有*埔系和浙江人的蒋介石亲信圈。

卫立煌

尽管在土地战争时期卫立煌坚定执行蒋介石同红*作战的命令,还因此得到了在大别山区建立立煌县的殊荣。

但是抗战爆发之后随着卫立煌对我*诸多*策的理解和在山西战场的亲身经历,他认识到只有共产*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故全力支援八路*。

卫立煌越来越“亲共”终于超过了蒋介石容忍的极限,年蒋介石强令将卫立煌调回重庆。

神奇的是年陈诚辞去远征*司令一职后,接替他的同样是被迫赋闲的卫立煌。

卫立煌

年赋闲的卫立煌本来对蒋介石的新任命非常抗拒,其身边亲信也都认为现在去东北就是跳进火坑。但是蒋介石认为此时只有卫立煌能够挽救东北的困难局面,于是发动张群等**元老轮番劝说卫立煌“以国家前途计去东北挽回大局”。

陈诚的夫人谭详也去向卫立煌第二任夫人韩权华施压,说“辞修病得无法对付,请卫先生早日赴沈接事。”

如此颐指气使的做法让韩权华非常愤慨,可碍于陈诚的地位只能委曲求全。

眼见蒋介石的命令无法违抗,卫立煌也只好和韩权华于年3月到达沈阳。

卫立煌发现自己接手的是一个超级烂摊子,经过一番思考后为东北国*制定了只防御大型城市的作战方针。

卫立煌

于是东北敌*主动收缩到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座大城市,尽管丢失了土地但却保存了*事力量。

从事后角度分析,卫立煌的做法的确打在了当时东北我*攻坚能力弱的软肋上。

然而蒋介石让卫立煌到东北绝不是和我*打持久战的,而是希望其迅速收复失地,好提升已经极度萎靡的*心士气。可是卫立煌不但不收复失地反而放弃了更多的城镇,令东北野战*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

于是蒋介石又劝说卫立煌带沈阳的主力突围,向西撤往锦州再撤回关内。可卫立煌和其它国*将领都认为西撤辽西必将在千里路途中被我*分割歼灭,只有死守沈阳才是当时唯一正确的做法。

蒋介石怎么都没想到第三次换上来的东北“剿总”司令居然如此不听话,但这时又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派人反复游说卫立煌。

卫立煌与蒋介石

杜聿明再次被蒋派往东北试图决战,两头挂职两头惨败最终无奈被俘

到了年国共大决战时陈诚已经因病被迫去台湾休养并担任**主官,而杜聿明则在手术恢复之后担任了徐州“剿总”副司令。

他试图利用我*刚解放济南后需要修整的时机,以优势兵力主动进攻我华野主力。

可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年9月东北我*南下北宁线,蒋介石却异想天开地认为可以借机同东北野战*决战。可他到沈阳亲自主持作战会议,卫立煌和东北*埔系将领如廖耀湘仍然坚持死守沈阳不肯西援锦州。

蒋介石想从东北国*将领中再提拔个“剿总”副司令架空卫立煌,但没有合适人选,于是又想到了当年第一个去东北的杜聿明。

于是杜聿明刚准备执行自己的计划就被蒋介石强行调到东北担任“剿总”副司令,既能分割卫立煌手中的兵权,又将司令部设在葫芦岛同卫立煌互相牵制。

杜聿明

然而杜聿明第二次踏入东北已经时过境迁,东北野战*已经拥有百万之众和强大的炮兵。杜聿明也无法说服廖耀湘出沈阳全力救援锦州,更不知道该如何劝服卫立煌,只能机械地执行蒋介石调华北主力组成东进兵团救援锦州的作战方案。

结果孤*奋战的东进兵团损失巨大,就是无法突破我*在塔山防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锦州最终被我*攻占。

锦州解放后杜聿明一度担心自己成为东北野战*下一个目标,只好说服蒋介石将葫芦岛和营口的国*用海路撤到徐州地区。

可蒋介石在其顺利完成海运撤*之后却将这些部队它调,杜聿明得到蒋介石的命令回徐州继续做他的“剿总”副司令。然而杜聿明到任之后才惊讶地发现,徐州国*各兵团的态势与他走之前没有任何区别。

杜聿明

尽管蒋介石深知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不堪重用,但仍然出于其分而治之的阴暗心理令杜聿明作其副手。

结果在刘峙的掣肘下杜聿明所有的战役企图都无法被落实,率*撤出徐州后又被蒋介石空投手令,强令其去救援被困的陈诚嫡系*维兵团。

杜聿明知再听蒋介石的瞎指挥只能白白送死又没有能力反抗,最终在年1月兵败陈官庄成为我*俘虏。

从年11月到年12月将近三年的时间内,蒋介石居然三次更换东北国*最高指挥官。

杜聿明第一次到东北时信心满满意气风发,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蒋介石的信任。结果蒋介石任人唯亲又擅长玩权谋,杜聿明只得被排挤出东北而放任陈诚胡作非为。

杜聿明

等卫立煌根本没法收拾烂摊子又不听其命令后,蒋介石再一次把杜聿明调往东北反而连中原战场一起完蛋。

可以说杜聿明虽然被戏称为蒋介石的“救火队长”,但很多时候火其实就是蒋介石自己放的。

可是他刚愎自用又迷之自信,面对失败只会一味更换*事主官。

这充分证明了蒋介石集团存在种种难以被克服的弊端,所以解放战争能够在年就基本结束乃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参考资料

[1]田斌.从陕北走出的抗日将领杜聿明[J].文史月刊..5.47-51页

[2]李巨廉,顾云深,余伟民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陈诚”条。

[3]抗日名将卫立煌.网易新闻中心*事.-10-10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聿明解密辽沈战败真相蒋介石只信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