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5日,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的先行者,科大讯飞从“促进教育公平”、“聚焦高质量教育”、“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治理机制”、“推动智能评测”五个板块打造沉浸式教育展馆,全面展示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的建设思路、设计理念和成效案例。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以A.I.生爱,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科技之光,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是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系列报道的第一篇,后续精彩,敬请期待!
旌德县孙村镇中心小学智慧教育留住优质生源安徽省旌德县孙村镇距离*山风景区仅50公里,峰峦叠翠、山青水秀,远离城市喧嚣的同时也倍显寂寥。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传统的乡村小学,学生只有88人,其中留守儿童就占了30多个,陪伴在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大多是几乎不识字、每天要为农活忙碌的爷爷奶奶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上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脱节的,放学后他们自己预习、复习、写作业,家中长辈提供不了辅导和帮助,针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监管也不到位。日积月累,学习进度跟不上,心思更加难集中,与城镇孩子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所以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去城里求学,学校近几年来生源流失严重。年,旌德县全县统一建设的智慧教育项目正式开启。在校长陈冬辉的带领下,孙村镇中心小学搭上了这列智慧教育“快车”,大胆尝试、勇往直前。孙村小学让每个孩子把平板带回家使用,延伸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回家后不愿自主学习、不懂学习方法的大难点。智慧教育帮老师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随时请教老师,老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辅导解惑。解决了学生的课外辅导问题,外地求学的学生明显减少了,优质生源也能留得住。现在,教师课间布置每日练习,针对性地复习课上的知识点,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自己温习知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孙村小学落地生根,质的变化在无形中生发。五华区厂口学校
智慧教育变革教学方式
年底,五华区厂口学校陈敏老师执教的《长江、*河》一课挺进昆明市五华区智慧课堂优质课大赛决赛,面向全区进行课程展示。这对于这所地处偏远乡村校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年,厂口学校刚引进智慧课堂设备时,陈敏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因为功能不熟悉,操作不够熟练,陈敏用智慧课堂上的第一节课,内容只上了一半。后来在爱人康丽芳的带动下,陈敏渐渐开始体会到智慧课堂的丰富内涵,真正认可其价值所在,应用得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还未接触智慧课堂时,陈敏就曾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尝试着用PPT做了一个点名系统,一个学生一张PPT,自动播放,暂停时切到谁就是谁;也曾经做过类似于现在智慧课堂中的“翻翻卡”功能的小工具,将图片装在信封里展示给学生,学生拿到什么就讲述什么。这些都给课堂增加了一点趣味性,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现在有了智慧课堂后方便快捷很多。
作为地理老师,陈敏在平时很注重探索智慧课堂和地理学科相融合的方法。地理课程的教学讲究空间感的构建和对区域的认知,例如讲到世界地理的时候,陈敏用的最多的就是聚焦的功能。“什么叫整体,什么叫区域,用聚焦功能将世界地图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用线条框起来,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区域地理。”
传统课堂上学生都知道课本知识的排列顺序,反而会少了那种期待感。而现在陈敏就会在上新课或者复习的时候将基本知识点做成一些关键词,形成“翻翻卡”,用地理的思维穿插起来。“学生翻到哪个,他要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讲清楚这个问题。”最后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就是一堂完整的地理课。
不只是陈敏,厂口学校的其他老师也在积极探索实践本学科的智慧课堂应用方式。智慧教育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让更多的乡村学校可以共享时代发展机会,让乡村的孩子们可以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霍山县下符桥镇税务希望小学智慧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六安市霍山县,下符桥镇税务希望小学年创立,在荒山之中建成,至今已有37个年头。在城镇化进程的裹挟下,下符桥镇税务希望小学与大多数乡村学校一样,面临着生源流失、师资短缺与结构老龄化的困境:九十年代初,学校在校学生余名,进入21世纪后逐渐减少,当前在校学生名;教师22人,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其中有7人达到了50岁。年六安市统一进行“智慧学校”建设,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学校迎风而上,目前已有4个班级率先配备智慧课堂设备。为了帮助老师及时会用、常用智慧课堂设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与讯飞紧密联系,对教师团队进行持续的技术培训。同时,学校还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开展公开课教研,通过不断的课程打磨与观摩学习,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副校长张力今年46岁,兼任数学老师,自年底接触智慧课堂以来,他坦言:“我的课堂变得大不一样了”。一方面,平板让师生互动更加便捷高效,张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针对性教学;另一方面,系统内含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既帮助老师大大节省备课时间,又使得学生不用出门也能接触到好学校的好课程和好老师的讲授。青岛西海岸新区行知小学智慧教育创新假期学习模式行知小学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灵珠山街道独垛子社区,四周群山环绕。一座教学楼,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的学生更是占到了36%,16名教师,构成了这所地处偏远的乡村小学。
年底,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技术不仅把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带到了青岛西海岸行知小学,还改革了学校的假期教学模式。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基础薄弱,家长更是无法有效辅导孩子。面对漫长的寒暑假,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智慧课堂设备引入后,学校决定让学生在暑假把学伴机带回家,所有假期作业均在线上完成。
智慧课堂具备强大的作业功能,可以提供多内容、多形式的作业设计工具,从德、智、体、美、劳多个层面辅助教师教学、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假期期间,学生通过一部平板,就可以在家练习英语发音、吟诵古诗、锻炼数学思维。老师还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最让老师感到惊喜的是五年级的一个孩子,性子活泼的他是班里的“调皮大王”,暑假里却成了全班完成作业最积极的学生,不仅每天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更是严格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作息,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平板的使用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获得的正向反馈更进一步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完善自身。
“这在以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看到孩子们的改变,学校高朋兄书记的心中无比激动,“学生一改往日把假期作业集中在开学前突击完成的状态,每天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老师也能够随时、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固镇县连城镇中心小学智慧教育帮助开齐开好课程蚌埠市固镇县连城镇中心小学建成已有六十余载,由于老师们的阅历有限,师资不足,想要像城市学校一样开齐所有课程、保证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年底,智慧学校建设项目的推进改变了这一局面。新技术、新手段走进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目前学校建设有四间智慧课堂,为教师提供优质云端资源,实现贯穿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的智慧教育闭环,让教学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凭借智慧课堂强大的资源储备,连城镇中心小学在课程设置上更加趋于科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比如,在语言学习中,智慧课堂“能听会说”的电子课本为师生们创设了标准的语言环境,学生们跟随A.I.的发音示范进行练习,实现标准化的英语口语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学校还打造了特色的智慧书法课程,其他科学、音乐、心理健康等常识学科的课堂上,知识多以图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课堂得以扩展,学生们的积极性愈发高涨。除了日常本校老师授课外,学校还开展了专递课堂。原先,受制于地域偏远等因素,乡村学校的科学课、英语课等远没有城市学校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但是专递课堂的开设,让学校找到了出口。对老师而言,他们可以与市区名师“面对面”交流教学方法,并在课堂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教学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与市区的老师与学生及时互动,高效参与课堂。文编
77H责编
丁小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