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3,修岩坡路三多桥
TUhjnbcbe - 2025/3/16 0:45:00
白癜风介绍 http://www.znlvye.com/

继续连载《连平州志》第九卷的3篇艺文——《修岩坡路碑记》,上坪古坑人谢呈茂的《重修三多桥记》,易永兑的《捐修葫芦峒山路序》,主题是修桥修路。若州志晚编几年,进士颜希圣于乾隆三年写的《步云桥碑记》应该也会摘录。

《修岩坡路碑记》(作者:佚名)

丙子(崇正九年[年])春,粤大饥,连平为甚。维时州制甫设,仓廪未备,民不聊生,几于易子而食。我公祖牟侯痛若切体,捐赀赈恤日亦不足。廼上书制府,奉两广军门熊公文灿、赣南军门潘公曾浤,各捐金糴谷以赈。檄下公跃然喜曰:“是可以活吾民矣!”冒暑冲岚,虽荒陬穷谷,褁粮而入马足偏焉。自密溪历粗石坑登峻岭,徒走猿攀,挥汗如雨。徙倚而上为岩坡嘴,仰扪霄汉,俯眺星辰,千峰万壑奔走而环拱于州,依依朝宗焉。公廼喟然叹曰:“伟哉山河之雄壮,信天造非人力也!”

凡地脉深厚者,其结构必奇;形势至大者,其发福最远。繇来都会大率类此,稽州治龙脉发自韶石,或迅如奔虹,或怪如海市,或峭如玉京金阙,或峻如瓊楼贝子,层峦叠嶂,莫可方物,又何怪乎鸟道崎岖,一线往来而艰于步履也。在昔荒草寇x丛生,居者惟恐其不险,今兹底定万姓咸归;行者惟恐其不平,要以险者峻峰不改。而平者人心归正,则险者自险,而平者固无妨于平也,视蜀道五丁之凿逈以异矣。

公乃首捐俸金,进青衿谢氏而语之,谢生讳明时,雅有庭训,子若孙咸餼于公。其族人谢功辈亦彬彬尚义,各捐赀争奋而总,以明时董其役,纠匠闢土采石,成路几千有余丈。曾日月之几何,而乡之险阻艰难猿驚虎慄者,已不可复识矣。功竣郡士大夫耆老共记其事,颂曰:“天作高山,我公荒之。险道云连,我公康之。薪槱棫朴,公誉髦之。周道如砥,我民便之。高山景行,共率由之。我公之德,百世以之。公字子咸,讳应受,贵州安顺府筑竹(贵筑县)人。

连平元善镇密溪村的“茶步桥”,是原连平至陂头古道的必经之桥

照牛排考古注:此碑记意在弘扬连平首任知州牟应受(?-年)的善举,作者失考。明末设立连平州的第三年闹饥荒,百姓饿的快要人吃人了,新州府还没粮仓无粮可放,捐的钱杯水车薪,知州牟应受只好向上级呈请赈济,获批后热天运粮到连平密溪车马难行。嗣后牟守与陂头乡贤谢明时、谢功各捐几十两银修建了约十公里长的岩坡路,使天堑变通途。由于顺治年间有土匪沿此路劫掠,密溪人被迫毁掉此路,之后又由赖天赋、谢上琮、谢敏道、谢君仁等人先后捐资重修,详见《连平州志·津梁》。

在《连平州志·津梁》里,岩坡路记作“岩陂路”,据茂叔说,这条路是由水洋洞电站上,经粗石坑(非连平,另有一个大埠粗石坑)而到增坝曲塘村的古道,中间有一个庙。密溪再过猴哥看井,再到水洋洞口河对面(老公路能看到对面古石街路)。以前我们走路过陂头就是走这条路的(我有走过),连平过陂头老公路是——密溪-水洋洞-山顶-嶂背-曲塘-寨下-牛岭水-……陂头。曲塘下山是增坝,曲塘属增坝村的。另据谢老师和石龙大哥回忆,从曲塘到增坝段有很多悬崖,在曲塘坐陂头班车,或者韶关到五华的车可以回连平。

《重修三多桥记》(作者:谢呈茂[生员])

尝谓桥梁之建,所以补坤维之缺而通道路之穷,故徒杠舆梁载在王令重且亟矣。吾乡古坑三多桥为粤虔要道,行旅往来之区,其深涧幽溪虽非滟滪瞿塘,而春流暴涨不异桃花瓠子。先叔祖启元宏愿济时,鸠工架石以便行客,奈年久颓废,故址荡然,悬崖数尺,依旧激石鸣湍,断岸一湾,甚至泥塗莫辨,行道之人靡不心测。

予因有感,引为己任,捐赀造石为梁,告厥功成。自今以后,水向碧玉环中,人行苍龙背上庶乎,旅而来者有利便之乐,旅而往者无履险之尤矣!然区区之心务在经久不废,因援笔直书勒之正珉,以示吾子孙勉继厥志焉尔。

连平上坪镇古坑村大拱桥,俗称“五里三拱桥”之第一拱桥,不知是否为三多桥

照牛排考古注:谢呈茂(-年)是复培公第三子,上坪古坑人,字尔臣,州庠生。老成练达,乐于仗义。康熙丁丑岁(年)饥,仔肩赈粥,乡里赖之。古坑三多桥最初由谢启元创建,后因年久失修而荡然无存,每到春汛时广东与江西之间的通行很不方便。谢呈茂见此恻然,于康熙四十年(年)捐修三多桥,呈茂公写这篇记文是希望子孙后代继续维护这座桥。详见《连平州志·善行》。

《连平州志》卷之九:谢呈茂《重修三多桥记》

《捐修葫芦峒山路序》(作者:署州牧易永兊[举人]照牛排考古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3,修岩坡路三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