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昆明八景之一的翠湖。
翠湖,位于昆明市区五华山西麓。这里前倚太华,后枕山,山色空檬,水光澈瀚,杨柳拖青,楼现波心,是昆明城内景色秀丽的公园。
元末,这里“清回秀澈,蔬圃居半”,“赤早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是一片菜园、稻田、荷塘的沼泽地,称为“菜海子”。当时滇池水位高,翠湖与滇池连在一起,这就是“昆明池水兰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又因翠湖东北面竹林岛外有九个出水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
明洪武十五年(),镇守国公沐英筑云南府城,把翠湖围入砖城内,引水出城。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湖西建“柳营”,“种柳牧马”。沐英爱马,常在河边洗马,故这条出城的小河称为洗马河。曾有人写诗:“万柳郁成行,牵来老$i。将军思冼甲,神骏自生光。”这是描绘柳营洗马的情景。沐氏后代又将柳营改为“台榭浮水面”的沐家别墅。
清初,吴三桂入滇,在五华山明永历帝朱由榔的皇宫修建他的藩王府,又在商山山麓修造富丽的安阜园和莲花池别墅。接着又“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柳营一带皆珍馆崇台”,“花木扶疏,回廊垒石”,极其壮丽。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反清,一六七八年三月称帝,八月病死衡州。其孙昊世落继位,改年号“洪化”,昊世藩败退昆明后,翠湖新府又改称“洪化府”。康熙二十年()十一月,清军攻入昆明,吴世藩自杀,昊周灭后,“洪化府”又改称为“承华圃”。
清康熙三十一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湖心岛上建“碧漪亭”,形成翠湖“东面高楼西面廊,冀然亭子起中央”。为此沏心岛又称“湖心亭”。同时,又在湖北岸建“来爽楼”。这里成了昆明城内的风景名胜。
清嘉庆元年(),翠湖“一亭之外,别无客漆”,工部右侍郎蒋予蒲,逃南道刘杯及昆明倪士元、倪遂在这里建“莲华禅院”,前后两次大兴土木,厉时二十一年,规模宏大,“梵宇宏深,花木幽邃”,禅院西面辟放生池,“绿水一浊,败荷三五,放生之鲤纷,常埃游人之饵。”禅陀佛寺落成,延请永丰寺和尚雨庵在这里住锡。清道光十五年(),云贵总舒阮元倡桥筑堤,建湖心亭放生池之观鱼楼,称为“潦上观负”。阮元书题楹联一副:“子产舍鱼朔放生之始;庄周知乐开转,之机。”以春秋时郑大夫公孙侨“舍鱼放生”与庄子、惠子“浪r观鱼”的典故,喻翠湖放生池观鱼的乐趣。
阮元又仿苏东坡在杭州西沏筑苏堤,将翠湖由北至南筑了一道长堤,称“阮堤”。南北长穿湖心岛,堤北架“听莺桥”,堤南架“燕子桥”,中问架“采莲桥”。清同治六年(),同治皇帝御赐“妙莲涌现”匾额。光绪十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又重修莲华禅院。莲华禅院有清广东人广东人凌士逸所撰对联:
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
这副对联描绘的荷花、游鱼、杨柳、楼台,是翠湖的主要景观,这副对联就是翠湖的景观特色。
园内,湖心岛是中心游览区,两座三层的八角亭雄踞湖心亭建筑群南北两角,雕梁画栋,琉璃飞檐,八面玲珑。湖心亭内,两层院宇,一年几度举办花会、灯会、哈哈镜展览、书画展览等等,整个庭院四时花木繁茂,幽雅秀丽。湖心亭西面紧接观鱼楼建筑群。
近几年,由杨其森规划设计,经过大规模修建,一改放生池旧貌。湖心亭背面是伸进池中的两层水榭,座东向西,宏伟壮观。水榭下层悬挂“春醉莲莱”横匾。观鱼楼临放生池座南向北,池中池畔,亭台水榭,参差错落,由沿池长廊和池中的曲桥回绕贯通。整个观鱼楼建筑群,黄色、绿色琉璃屋面,翼角展翅欲飞,梁擦油漆彩绘,具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色。
沿堤漫步,清风徐来,柳丝拂面;荷亭观鱼,水光云影,萍鱼跃波;荡舟湖面,波摇影晃,风送菏香;庭园观花,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秀丽的景色,每年入冬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北来红嘴鸥在这里嘻闹戏水,争抢食饵。
清晨,园内湖畔,成千的男女老幼,练拳的,跑步的,舞剑的,练嗓的“一生气勃勃;傍晚,柳萌湖边,散步的,谈情的,对调的,赏景的“一幽闲自得。
清代以来,“翠堤春晓”、“翠湖春晓”一直被称为“昆明八景”之一。如果说滇池是云贵高原的一颗明珠,那末,翠湖就是昆明市区的一颗绿宝石。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