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全国第一个希望小学,30岁生日快乐网
TUhjnbcbe - 2024/12/25 18:42:00
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m.39.net/disease/a_t9u01rb.html

你可能还记得,那双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大眼睛”。

但你可能不知道,距离“大眼睛”苏明娟家乡20多公里,就是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所在地。改变“大眼睛”们命运的希望工程,正是从这里“萌发”。

02:21

△视频制作:戴威

19日,全国首个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迎来了30岁生日。

年5月19日正式落成的它,如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破土”:30年来,它见证了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希望;它和两万多“兄弟姐妹”一起,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点亮了无数梦想与未来。

△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前身——彭氏祠堂(资料照片)

而这一切,还得从改变无数孩子命运的希望工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有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年,团中央派人在广西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经调查发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和村,全村人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辍学率达90%以上。

下面这几张照片,还原了当年真实的偏远农村教育:

△衣衫褴褛的孩子

△这样的学校

△这样的教室,没有桌椅的教室,用一口棺材当桌子,坐在草上上课。

△这样上课

△这样考试

△老师这样教学。老师为了表示对记者的欢迎,写在黑版上二个字,学生们抄下来,但都写错了,原来老师只上过二年学。

△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寨怀村小学戴红英老师背着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上课。

更让人揪心的是,即便只是这样,依然还有很多孩子面临着失学。

这个孩子品学兼优,但是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为了能让家里同意交费,孩子到家就干活。

父亲说,就知道没好事,要不你怎么这么干活啊?

母亲说,你太不懂事了,一家人要吃饭,哪有你的学费?

这个失学的孩子,赤脚走在泥地里,背上背着砍柴的袋子,头上顶着轮胎内胎遮挡风雨。

还有这个孩子,她只有11岁,为了挣钱上学,一次背16块砖,挣几毛钱。“我要上学”四个字是她自己写的。

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这些孩子都将走上父辈的老路,砍柴、喂猪、务农,持续贫困,永远看不到希望……

怎么办?

虽然《义务教育法》已经于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是咱们国家太大了,底子太薄了,没钱啊!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年10月30日,团中央直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称青基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希望工程”应运而生。

而那时,青基会的全部家底,只有团中央拨付的10万元启动资金和1万元的工作经费。

为了尽快募捐到资金,他们最初采取的是向全国各工矿企业发放劝募信,青基会印了大约50万份传单,动员工厂的青年工人帮着抄信封,青基会的每个人每天晚上也抱一大摞信封回家去抄。

用这样的方式,他们把13.7万封筹资信寄到了全国的工矿企业。

接着,在年1月,又向全国40万个工矿企业发出了宣传材料和劝募信函。

这样的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一批信寄出去后半个月左右,都会掀起一个捐助的小高潮。

至年的三年时间里,希望工程总共资助了3万名孩子,建立起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次年,广东也建起了第一所希望小学——五华县转水镇輋维希望小学。

△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曾专程到金寨县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工程选址。

但这种手抄报的方法影响毕竟有限,如何扩大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希望工程之中帮助失学儿童,成为了摆在青基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年的一天,时任青基会秘书长的徐永光灵光一现,能不能效仿商业宣传,在一些媒体上刊登公益募捐广告?

随后,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国家级报纸上出现了希望工程的募捐广告,“我要读书”的声音响彻神州大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第一个希望小学,30岁生日快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