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房产申报,岂能缺了住房信息
北京市一副市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北京正在研究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北京市领导已经全部开始登记房产状况,这些信息包括住房面积、户型、位置、是商品房还是*策房、户主是本人还是家人等细节,相关登记工作正在进行,他本人的房产亦在登记中。除了北京,中央某部级单位的一位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该单位处级以上的领导近期也被要求登记房产信息。
乍看一眼,这新闻似乎不新,名义上的官员财产申报,这些年似乎一直都在搞,其中自然也包括房产申报。报道中那位部委内部人士介绍说:和之前不一样的是,此前只申报不审核,此后或将进行审核,并把该数据录入到住房信息系统中,纪检部门和住建、国土部门都会掌握该信息。看来,这次北京与中央某部级单位官员的房产申报,内容与形式可能与以往并无大的不同,但申报后的监督,可能因为将要出现住房信息系统这一利器而大为不同。
个人住房信息,真可谓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住建部原本想在去年6月底前完成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工程,结果过了期限,联的城市数量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有些城市共享的信息仅覆盖城市主要城区,未包括周边区县。一年前,国务院办公厅曾发通知要求,在2015年以前,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要实现联。而根据近期下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20年之前要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也就是说,个人住房信息联的大限,又被整整延后5年。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延后5年,可能正是直面现实的开始。先前的预想屡屡落空,丰满的理想一再被骨感的现实触痛,正是说明未能充分认识困难,对利益的阻力预估不足,导致信息不能顺利编织。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宁可大大放慢脚步,再给出整整5年的限期,我想,这也是一种进步。
虽说小三名下之类的房产,原不是一张住房信息所能罩住的,但有了这张,就有了审核官员所申报财产的基础参数。不管怎么说,再想当个房叔、房婶、房媳、房妹、房爷、房姐,肯定是有所忌惮的。而在此之前,官员自个往上申报的房产,是真是假,多半只有天知地知自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