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赞五华八旬老人为一件事坚守30余年
TUhjnbcbe - 2024/9/10 21:23:00

“现在是北京时间早上6点30分......”每天早上,宏亮而又熟悉的声音就会准时从钟裕祥屋顶上的高音喇叭中传出。30多年来,老人自甘吃苦,自掏腰包办了一个义务广播站,成为村里家喻户晓的“老主播”。

钟裕祥,年逾八旬,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人。年,部队转业后分配到省水电二局工作,转战南北,参加过省内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年至年间,受国家派遣,参加援助非洲刚果布昂扎水电站、索马里弗诺力水利工程建设。他长期从事单位业余广播工作,对播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和爱好。

钟裕祥老人年轻时参与国内外水利设施建设的留念照片

年,钟裕祥退休回到老家黄龙村后,担任生产队长的他看到村里信息闭塞,便萌生了办一个业余广播站的念头。钟裕祥骑自行车来到几十公里外的兴宁市,买回来1只放大器和2只高音喇叭,再加上1台从国外工作时带回来的收音机——村里广播响了,第一次向全村群众转播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时,全村沸腾了。

三十余年来,钟裕祥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和子女们给的零花钱中省吃俭用,购置广播器材,不断更新设备,扩大覆盖范围。在这段时间里,广播站先后更换了话筒、高音喇叭四五十只,早期还购置了VCD和光盘,播放文艺节目给村民听。年,钟裕祥盖了新房,义务广播站也随迁到新房顶上,广播范围覆盖全村。

钟裕祥老人房顶的10个高音喇叭

钟裕祥根据村民们生活习惯制定了广播时间,分别是早上6点到7点30分和傍晚6点至7点,到后来为不影响学子们的学业,钟裕祥的义务广播站只在早上6点30分到7点30分进行播报。平时主要播放中央、省、市、县电台的新闻节目和天气预报节目。自播或转播一些政府当前中心工作、农事、公益活动、灾害防范,以及农作物病虫防治等。有一次,受台风雨影响,附近的河堤出现险情,钟裕祥通过广播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乡亲们,全村动员起来了,排除了险情。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钟裕祥的义务广播站也没“歇着”,协助村里播放疫情防控宣传音频,对提高村民的防疫意识,做好防疫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说起广播带来的乐趣时,钟裕祥老人说:既锻炼了自己,又使村民喜闻乐见,何乐而不为。

钟裕祥老人曾获得的荣誉(还完好保存至今的)

这些年,钟裕祥自学了一些喇叭维修技术。喇叭线圈烧坏了,都是自己修好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线圈成了“稀缺物”,很多商家都不再卖线圈,于是他只要听到哪里有线圈卖就托人去买,“囤货”备用。

访谈时,钟裕祥老人给我们演示如何检查喇叭线圈

是否损坏

热衷于广播的钟裕祥,还是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热心人”。通过向村民、乡贤筹集资金,大力兴修道路、水利等设施。现在村民们走的黄龙吕屋至杨屋2公里左右5米宽的道路,是由当年仅1米宽的田埂路,经4次修建扩宽而来。年,钟裕祥看到村民出入田埂路时,经常有村民跌倒,已不能满足村民出行需求,于是他萌生了修路的想法,拉着斗车、抡起铲子填土、平整路面。当牵涉到土地问题时,一些村民就说他多管闲事,甚至是辱骂。面对质疑,他没有退缩,秉持为民服务宗旨,心平气和耐心地跟村民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们让地修路。在他和热心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吕屋至杨屋道路硬底化和亮化工程,广受村民好评。同时,他还注重水利设施的建设,凭着在省水电二局修建水利的工作经验,协助矮车村二级电站的设计、选址,带头修复黄龙村榕树片灌溉设施,保障了村民农业生产用水。

黄龙村吕屋至杨屋段道路

三十余年来,钟裕祥退伍不褪色,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心一意为村里做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面对广播站的打算,今年87岁的钟裕祥微笑着说:我希望广播站能一直延续下去,每天为村民播放广播,传递最新的资讯。(部分素材来源南方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赞五华八旬老人为一件事坚守3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