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虫鸣蟋叫,又到了红薯丰收的季节。
在五华县郭田镇湖华村的一块红薯地,20多个工人正忙着挖红薯,满地的红薯排列成行,个个体态饱满。“近年来,五华高山红薯长势喜人,年年增收,我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湖华村村民李彩香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种植小红薯,引领大产业,发展大潜力。对于农业大县五华县来说,每当到了丰收季,田间地头的红薯如同“红宝石”一般,“照亮”了农民的致富路,谱写出五华大地的农业新篇章。
据悉,今年预计全县种植1.92万亩,可产红薯2.4万吨,产值万元,纯收益万元。近年来,五华的小红薯闯出了大市场,还融入电商时代,通过稳质量、强品牌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道路。
厚植优势
种植历史多年土壤富含硒元素产出好红薯
在郭田镇湖华村的高山红薯扶贫产业基地,记者看到红薯个头匀称、颜色鲜红诱人。
该基地相关负责人朱庆林拿起一个红薯说:“基地选在海拔米高的地方,不仅土壤疏松富含矿物质,较大的温差也保证了红薯糖分的转化,这些都是保证红薯品质的关键。”
一方风土,养一方风味。
五华县内地形复杂,多数为山地丘陵和平原相间,海拔-米,五华红薯的种植海拔平均米。同时,五华地区雨水丰沛,无霜期长达天,地下水常年为5.29亿立方米,地表水质达国家一、二级饮用水标准,五华红薯引用天然水灌溉,确保无污染。
“最重要的是土质光照特别适宜红薯生长,五华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和丰富的钙、磷、钾等有效成分,自然肥力高,质地疏松,特别是硒元素极其丰富,有利于产出富硒红薯。”朱庆林介绍道。
五华历来有栽培红薯的传统和习惯,且历史悠久。最早在《长乐县志》(康熙二年年)就有“番薯”的记载,至今已有年的历史。
近年来,在五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红薯产业走上了快车道,特别是自年以来,五华以梅州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在全县16个镇均有种植红薯,取得了显著成效。
梅州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蓝运锋介绍,在种植高山红薯之前也销售过其他农产品,但存在“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我们向农户收购李果等,由于农民对市场行情不了解,产量太多,价格就低了,当时让我十分苦恼。”年他开始自种并专注于高山红薯种植,5月份在五华县成立公司。
年该公司高山红薯年销量达到多万斤。之后便开始开设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手把手教学,发展订单农业,年五华高山红薯年销量多万斤。
郭田镇湖华村村民李彩香去年将家中的3亩荒地承包给梅州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成为基地员工。“每年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元的收入。”她说,村民种植高山红薯的热情都很高。
“今年计划在12个镇兴办多亩红薯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红薯种植面积共计1.92万亩,可产红薯2.4万吨,产值万元,纯收益万元。”五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种植面积占计划任务的90%。
助力脱贫
小红薯变身“富民宝”带动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以前的生活就是吃完上顿愁下顿,没想到这么快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来自潭下镇金石村的张拥鑫说,他那荒废的38亩土地摇身一变,变成了种满红薯的宝地,借助这块宝地,他渐渐走上了“致富路”。
“我们采用的是订单式销售方式,先下单后种植,这样村民才有保障和动力。”蓝运锋介绍,去年他们来到了张拥鑫家中,发现只有他和父亲两人,但因为父亲长年卧病家中,有劳动力的张拥鑫只能留在家里照顾父亲,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贫困。摸清情况后,便指导张拥鑫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红薯。
为了让张拥鑫无后顾之忧,前期的资金由电商服务中心垫付,同时提供技术指导和防虫病害的服务。种红薯的第一年冬天,张拥鑫家的红薯收成2多斤,纯收入3万多元。如今,他已成功脱贫。
据五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任人介绍,今年带动贫困户种植亩,可产红薯吨,产值.2万元,纯收益.7万元,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元。
近年来,五华把红薯生产发展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五华县农科所今年上半年繁育红薯种苗60亩,免费供应全县各镇贫困户种植,目前已供应种植面积亩,帮助贫困户解决种植红薯的种苗问题。
作为种植红薯的龙头企业,梅州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0多万元,在五华县区域内发展5个高山红薯种植基地,带动35个行政村种植高山红薯,基地和合作种植面积多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红薯总面积达1万亩以上。实现就业多人,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人,户均增收达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电商在五华农村地区掀起热潮。通过网络,一批批藏在山坳间的红薯翻山越岭进城。电商不仅让五华的红薯火了,也让五华广大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
五华红薯近四成的销量是通过线上销售到全国各地。五华红薯的电商销售渠道分线上与线下两种,主要售往珠三角地区。其中,线上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