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山环绕的梅州市五华县竹山阻击战纪念园中响起了响亮的宣誓声,来自公里以外的特殊来客——医院党委组织党员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日前,记者到竹山村采访发现,近两年来,竹山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番禺区卫健系统的党员,他们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为村民提供义诊服务、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原来,自年以来,区卫生健康局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精准帮扶,引导竹山村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特色产业”的促嬗变、助民富绿色发展之路。
党旗下的灵感闪现红色旅游做起来
走进竹山阻击战纪念园,4条仿真的战壕里,战士们沉着应对来犯之敌,让人仿佛看到了92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场景。据了解,竹山村现存竹山狙击战旧址、竹山兵工厂旧址和第七区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旧址等革命遗址三处,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年,该村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评定为革命老区村,年被认定为全省60个“红色村”之一、梅州市“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第一批示范点之一。
利用竹山村的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番禺区卫健局领导带队到竹山村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地的红色资源和村经济结构情况后所确定的帮扶方向。但是仅有“红色”资源,吃、住、购等旅游业的其他元素何来?“有一次,我们和村党支部书记蔡其梅一起在竹山阻击战纪念园的党旗下讨论,看着村里面有不少很漂亮但没有人气的小楼房,我们突然灵光一闪,不如利用现成的空置民居做民宿吧。”区卫健局副局长李洁蓉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告诉记者,“吃”有农家菜,“购”有农产品,“住”一直是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因为在村里建酒店并不现实,而民宿则在解决了“住”的问题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带来了消费,村民的收益自然也就有了。
经过积极的探索,区卫健局最终确定以红色旅游项目为总抓手,打造“党建+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没人喝头啖汤?书记先上!
走进竹山村,记者发现这里的确有不少崭新的小洋房,感觉并不“贫困”。“因为这里穷,所以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赚到钱,他们就回来建房子。但是一年只在春节回来住几天,这些空着的房子略作改造装修,就是眼下最好最流行的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游的民宿。”驻村第一书记、区卫健局选派的驻村帮扶干部王耀强对记者说。
盘活空置的民居做“民宿”的想法很好,但是一次次向村民讲解民宿的经营方案后,王耀强和蔡其梅发现不少村民一时转不过弯来。“他们并不相信竹山村可以发展旅游业,更不相信自己的房子可以变身民宿给自己带来收益。当时可以说是陷入了困境。”王耀强说,怎么办?“书记先上!”王耀强的提议得到村党支部书记蔡其梅的赞同,两位书记一致认为这方法可行。于是蔡其梅二话不说,第一时间按照民宿的要求改造了自家闲置的民房,以此做示范样板。“我们村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果再有配套的住宿、餐饮,加上可以带走的生态无污染农特产品,一定会给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来我们村帮扶的人都帮我们想好办法,准备好游客了,我这个当书记的怎么可以不带头?!”蔡其梅告诉记者,随着番禺区卫健系统党员一批批到来,她的民宿收益有目共睹,因此村民心里开始活泛起来,紧接着另一位村民也主动将自家新建的三层小洋楼改造成了民宿。“我们家从去年10月开始接待游客入住,已经接待了大概21批游客,盈利有2万元。”算起收益帐,第二个“吃螃蟹”的村民脸上笑开了花。他说,以前房子都闲置在那里,现在凭空变现,真的没有想到。
住进来后,接着当然要消费了。记者走在村里,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板栗,而村周边更是有多亩板栗园。“之前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板栗树长期疏于管理,收益甚微。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规范化管理,另外这里的的水土也很适合种植百香果,我们现在正按照‘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模式进行打造,让每个到来的游客都能买到喜欢的农产品。”王耀强介绍。
“党建+红色旅游”整个卫健系统一起上
“非常感谢番禺区卫健局,帮我们大忙了。”记者和王耀强一起走访村民,脱贫户董庆芳对番禺区卫健系统的大力支持和帮扶干部的真抓实干表现充满感激之情,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点赞。“竹山村扶贫并不是我们局党委在单打独斗,而是整个系统,下属35个单位的党支部一起努力的结果。”李洁蓉说。
为了巩固竹山村红色旅游产业,促进竹山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区卫健局制定了《开展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竹山村红色旅游产业实施方案》,鼓励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工会会员分批到五华县竹山村“番禺区卫生健康局系统党员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基因培训教育。通过“党建+红色旅游”活动,把党建活动同帮扶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到来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购买当地的板栗、百香果,助力竹山村农家乐、“民宿”产业发展,有条件的单位更把竹山村滞销绿色农产品销往本单位食堂,或向同事、朋友推荐,以此举巩固竹山村红色旅游产业,促进竹山村特色农产品销售,使竹山村红色旅游产业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品牌效应。
“我们的党员职工到竹山村开展红色旅游,既是立竿见影的消费帮扶,同时也是对我们这条红色旅游线路的可行性验证。”王耀强介绍,帮扶总会结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将根据现在的消费数据、“游客”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旅游产业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帮助村委、村民熟识整个经营流程与服务细节,“我们的目标是,当我们离开之后,竹山村的旅游可以稳定有序、后劲十足地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