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药品研发状况与
1.1新兽药研发能力弱,多数为仿制药物 经国家批准的一类兽药有海南霉素(抗球虫药)、乙酰甲喹(抗菌药)和喹烯酮(抗菌促生长剂),目前还没有全面投入市场。 一、二类兽药极少,大多数为仿制药物。国家新兽药的研发速度不到1%,有研发能力的兽药企业不到10家;如中牧集团、大连三仪集团、洛阳惠中、齐鲁动保等具有创新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1.1动物药品研发新药成本高、时间长、风险大 一个新产品从研发到上市一般需要5-8年,研发一个新药要花费数亿美元,均占企业的销售额的10%-15%。 1.1.2动物性产品不景气,受市场风险影响大,造成企业不敢开发新产品。 市场经济,产品价格波动大,影响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 1.1.3药物的耐药性与药物残留问题危害性加大。 1.1.4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目前全国从事新兽药研发的人员不足1000人,专门从事兽药研究的人员不到500人。 1.1.5国家投入少,重视不够;企业不敢投入,也不愿投入。 1.1.6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问题、环保问题对研发新兽药的影响。 1.2兽药剂型与制剂种类单一 我国的兽药主要是针对食品动物,其中60%以上为抗菌药物,其它兽药研发非常缓慢,如抗寄生虫类药物与宠物用的药物国内研发不多。国外的宠物用药占动物药品的三分之一。 剂型多为注射与口服;浇泼剂、点滴剂、微囊剂等定向给药的脂质体、微粒剂等很少。造成剂型单一,使用不方便。 1.3中兽药和西兽药复方制剂品种多、技术含量不高,使用不方便,主要问题是生产工艺简单,缺乏国家标准,检测手段落后,疗效不确实。今后应向基地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每年全世界中药销售总额为160亿美元,中国只占3%。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