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12月17日,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移交生产见证会举行,标志着该机组正式投入广东电网调度使用,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供电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方电网基建部总经理李庆江,调峰调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刚,梅州市委副书记王庆利等相关单位和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梅蓄电站是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及《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电站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万千瓦,上、下水库总库容位居全国第二,装机容量相当于梅州电网负荷的50%,成为南方电网建在粤北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电力粮仓”。电站总投资70.5亿元,是梅州地区单体投资最大的工程项目,全部4台机组明年6月底全面建成投运后,每年可为当地带来近1亿元的税收。
据悉,梅蓄电站主体工程年6月开工至今,多个日夜交替,余名建设者奋战不休,他们克服疫情影响,攻坚克难,最终实现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至首台机投入试运行仅41个月,创造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最短建设工期纪录。梅蓄电站建设经验可总结推广至后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对我国“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速提质,保证规划目标按期实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梅蓄电站提前半年投产,跟电站建设中发挥央企优势、推进“党建+基建”的工作模式密不可分。针对梅蓄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位,梅蓄业主项目部党支部与参建单位联合成立了五支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各参建单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守安全、抓质量、促进度”,为工程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高质量建设环保水保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电站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及粉尘排放0.15万吨,优化电网系统电源结构,降低燃煤火电调峰率,改善系统内电源的运行工况和电网运行条件。同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及西部水电消纳,进一步保障能源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项目得以加速推进,离不开干群的支持。五华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其作为“头号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特别是发扬敢于碰硬、敢于攻坚的作风,统筹各方力量,前后共抽调多名干部,组建县镇村工作专班,吃住在项目一线,不分昼夜、全年无休,累计征地多亩、征拆房屋多座。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黄狮村全村户2多人需要整体搬迁,其中涉及房屋座。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五华县在龙村镇和水寨镇分别建设梅蓄新村和黄狮新村两个移民安置区,移民群众已于去年1月底前全部住进移民新村。
与此同时,五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建设移民安置区,全方位配套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出行、就业就学等公共服务配套,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效益有效统一。接下来,五华将以接续之力、实干之风、攻坚精神,跑出“五华速度”,争创“绿色能源示范县”。
汪思婷
张炳锋郭思敏丁卯
汪思婷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