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深入交流。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李涛提供
容县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人才到广州,与广东容县商会开展交流活动。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李涛提供
容县依托“红融”两湾服务联盟大讲堂开展专题培训。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李涛提供
广西新闻网玉林1月26日讯(通讯员李涛周鹏陆小青)“我们公司通过提供学习深造机会,现在培养有1名博士、2名硕士,25名本科生,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近日,广西鸿光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南如数家珍。该公司坚持以“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针,深入推行目标管理策略,打造了一支年富力强、扎实肯干人才队伍。
这是广西玉林市容县推进人才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年以来,容县积极发挥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林产行业商会等涉侨涉企“两新”组织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容商回归”和“容生回归”工程,实行“三建三推”模式,全力打造侨乡人才集聚新高地。
建立交流阵地,推动引才留才
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加难。这些难题,困扰了不少人。容县怎么破解这些难题?容县县委组织部给出的答案是:把建立人才交流阵地作为持续增进人才情感、吸引人才来容创业的硬核之措。
容县通过创新建立“人才创业汇”引才留才机制,组织召开各类人才座谈会,推介容县优越的营商换届,征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良策,实现引才引智;利用容县红融“两湾”服务联盟的“大讲堂”,举办“人才创业汇”等常态化培训活动,促进各类人才交流创业经验、共谋发展大计,提升为侨乡之家献策出力的意识和感情;整合各领域资源,打造并用好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人才服务、人才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容县“红融两湾”人才孵化服务中心,依托这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全力加强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引进人才;建成市级专家工作室1个,致力于教育教学课题攻关;建成县级专家工作室1个,致力于开展畜禽生产关键技术课题攻关,这些工作室为人才交流和技术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至目前,容县先后有50多个容商回归项目签约,成功签约重大项目51个,合同总投资.83亿元;已引进东莞易工服务平台等商业性的服务阵地,为园区企业招工多人;完成“个转企”8家,同比增加60%;“小升规”12家,同比增长%。
建立成长平台,推动集智聚力
“这些营商业务培训班的举办,为我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成长平台,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复工复产寻找新机遇、新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促进了合作共赢、长足发展。”近日,容县润达家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营销总监陈广华在参加容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后,对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加快融促发展有了更多的计划。
年以来,容县深入开展“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主题活动,建立“人才培养定制班”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培训。人才培训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队伍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业务大增效。
此外,更加注重发挥优秀人才的主导作用,引导优秀人才做好“传帮带”,形成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的良好格局。同时,容县实施“三个一批”干部接力培养工程和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社会建设急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专业化培训班,提升各类人才素质。目前,容县已举办专业化培训班51期,培训党员干部人次,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建设,提速发展百亿产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建立孵化机制,推动企业发展
“我们通过和陆川、博白等地的青年企业家协会以及广东容县商会、佛山容县同乡会、珠海五华商会等外地商会、同乡会互动,促进了企业人才孵化和队伍壮大。”容县青企协成员许艺表示,容县建立的人才孵化壮大机制,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年以来,容县建立并实行多部门资源整合的人才孵化壮大机制,紧紧依托“红融两湾”服务联盟的11个成员单位集聚发力,为44个企业解决在招聘、政策、用地、通路、通水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个,累计建立自治区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3个。仅去年1-11月,容县申请专利件,获得授权件。
容县卫健局充分发挥容县医学人才小高地作用,鼓励带动全县医学人才做好科研创新,共有75人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容县教育局充分发挥容县教学研究人才小高地作用,做好引才育才用才工作,由点带面,全面带动全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去年以来共有多人评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此外,容县出台激励疫情防控一线专家人才制度,对4名无编制的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予以入编,提拔重用33名“疫线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