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聚焦五华两会丨过去五年,梅州五华人实干实 [复制链接]

1#

11月16日上午,在五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五华县委副书记、代县长丘炀代表五华县人民*府向大会作*府工作报告。南方+梳理报告,带你回顾过去五年五华工作。

——过去五年,聚焦产业转型,发展势头更加喜人。

(1)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亿元,是年的1.2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5亿元,是年的1.88倍;固定资产投资增至.61亿元,是年的1.43倍。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增至元。

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比增8.7%,增速全市排名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比增10.34%,增速全市排名第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3亿元,比增25.7%,增速全市排名第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年均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亿元,年均增长10.95%,增速连续四年排在全市第一;市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进度排名连续五年全市靠前。

(2)园区设施更加完善

投入15.91亿元,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建成区从5.6平方公里扩大至10.5平方公里。投入10.2亿元,加快推进河东工业园建设。科学规划华城、安流工业园。全县进园企业达家。

(3)工业效益稳步提升

落实各项*策资金4.26亿元,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市工程研发中心19家。设立实体经济“应急转贷”资金池,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66亿元。

(4)招商选资成效明显

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共签约引进项目个,计划投资总额.42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与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拟投资约50亿元,建设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

——过去五年,聚焦城乡建管,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1)城区品位不断提升

完成一批市*道路升级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扎实推进,新建一批堤、路、园。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拓展至2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0%。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广东省文明城市”,县环卫所获评“全国住房建设系统先进单位”。

(2)镇村环境持续向好

大力推进圩镇规范化建设,7个镇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建成16座镇级、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59座镇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全市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县镇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全覆盖。乡村振兴连续两年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3)国土管理有力有序

全力抓好卫片执法整改。大力整治非法采矿采砂行为。新增用地规模2.52万亩;垦造水田.9亩,新增补充耕地2.3万亩,争取用地指标1.01万亩,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在全市率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完成削坡建房整治宗。

——过去五年,聚焦项目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1)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成功争取梅龙高铁在五华设站并实现无障碍施工。华陆、丰华高速建成通车,全县高速公路总里程.84公里,密度居全市第一。投资6.24亿元完成10个国省道公路项目建设,实现行*村全部通客运班车,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水利能源加快发展

梅蓄项目一期实现下闸蓄水,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拟投资约亿元,积极谋划建设新的抽水蓄能项目。投入23.6亿元加快水利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全面铺开,县城供水保障有效提升。投入9.75亿元加快电网建设,城乡供电能力不断提升。县城入选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为梅州市唯一。

(3)新型设施持续完善

建成4G基站个、5G基站个。建成五华电子*务云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布点23个,实现县城、圩镇全覆盖。

——过去五年,聚焦生态保护,发展底色更加靓丽。

(1)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完成碳汇造林19.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21%。在全市率先启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平方公里。

(2)污染防治有效提升

全面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办理和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河长制考核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环保责任考核均达到“良好”等次以上。

(3)生态农业有效发展

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8家。成功创建茶叶、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产业园入选广东1年首批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建成运营。年农业总产值68.64亿元,比年增长18.4%。培育省名牌农产品3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6个,省级“菜篮子”基地12个。高山红薯获评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棉洋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河东镇入选国家级“年农业产业强镇”;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过去五年,聚焦民生改善,发展成果更加惠民。

(1)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策兜底和安全饮水落实率达%。形成具有五华特色的“8+1”脱贫标准。92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42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投入25亿多元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优质学位1.9万个。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有序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3)卫生健康提质提档

投入24亿多元全面改善就医环境。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完成华城、安流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和22间乡镇卫生院标准化、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医院进入装修阶段,医院新院区建成使用。开展城乡医保普通门诊“镇村一体化”试点。医院托管华城镇中心卫生院成效明显,促成医院医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大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4)文旅体事业亮点纷呈

12处革命遗址入选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狮雄山秦汉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奥体中心、足球小镇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建成足球场块,成功举办女足四国邀请赛,夺得市级以上冠*59个,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代表广东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五人制足球赛取得“一金一银”佳绩。

(5)社会保障不断加强

每年把百分之八十以上财*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十件民生实事”得到有效实施。在全市率先推行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户住房困难户和户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套。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三项工程,培训各类劳动力5.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76万人。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首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6)其他事业全面发展

涉农资金整合额连续三年全市第一。离退休人员待遇逐年提高,村级办公经费、村干部待遇大幅提高。实现创建“省双拥模范县”四连冠。

——过去五年,聚焦职能转变,发展效能更加彰显。

(1)社会治理有效加强

扎实推进“平安五华”建设,县公安局在重点打击考核中取得“六连冠”优异成绩,被公安部评为“一长四必”优秀县(区)公安局;县检察院相继获得“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荣誉。全力化解信访案件,被国家信访局评为信访工作“三无”县。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8.6%、66.7%,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三年获得优秀等次。

(2)依法行*深入推进

件人大议案建议和件*协提案全部得到办复。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个,有效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成功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县”。司法局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先进集体”“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华城镇西区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3)*务服务高效便民

加快“放管服”改革、“数字*府”建设和商事制度改革,下放项*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理。在全市率先建立县级数据共享交换节点平台。企业开办全流程压减到半个工作日,县公共服务中心获评“区县级标杆培育大厅”。新一轮县级机构改革和镇级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华城镇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汪思婷

张炳锋郭思敏

汪思婷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