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当当十年无并购无上市投资人着急
卓越25元门 发生后,有人为卓越感叹: 卖书本来就不挣什么钱,还经常免运费,这下亏得凶了 。也有人忽然发现,同类型的当当已靠上卖书度过了十个年头。这些年来,与之同一时代的互联公司有的熬死了,有的登陆资本市场飞*腾达,只有当当依旧是夫妻店,收入状况神秘、鲜见融资、也无上市安排,于是当当被人冠以了 老妖怪 的称呼。
盈利状况成谜
诞生10年,当当没有上市,没有并购。当当的创始人、联合总裁李国庆坦承,很期待上市的一天,上市是目标,也代表了来自外界的认可。
当当上市融钱是必须的。同类型的京东商城等B2C站在近两年几乎每年都要 烧光 一笔不菲的融资。虽然当当融资已过三轮,距离最近的一次融资也已经快4年,但上市依然遥遥无期。与其同一时期的互联企业,阿里巴巴上市已2年,百度已上市4年,盛大上市5年,携程上市6年。据悉,参与当当初期投资的IDG等仍然保持了部分股份,按一般基金10年左右的周期来看,当当再按兵不动,投资人都急了。
上市对公司盈利有一定要求,但现今当当的收入状况却仍然是个谜。根据最近的公开数据,当当来自图书交易的收入约为24亿元,百货业务的增速已远超图书交易,达到了180%,百货业务的销售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20%。以此推算,其总收入至少在30亿元以上。据当当副总裁陈腾华透露,公司从今年3月至今保持着每月盈利,在投资回报的曲线上已走过了拐点。
不过盈利的说法却遭到外界的质疑。互联观察人士洪波统计的一份 当当盈利史 显示,早在2001年10月,当当就号称营收已经实现持平,2002年9月开始真正盈利。之后的每一年,当当都会宣布一次 刚刚开始实现盈利 ,未免有点像 狼来了 的故事。
这么多年来,当当被收购的消息也时有传出。2004年,当当以出价太低为由拒绝了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使其转而收购了卓越。其后,当当又多次否认了有关贝塔斯曼有意收购的猜测。今年6月,当当联合总裁李国庆又 无意间 透露有一家在市场中做了5年的公司提议收购当当,但很快当当又官方否认了这一消息,表示 并不属实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那段时间有企业中意并提出收购当当应该属实,但当当前后矛盾的表态可能是刻意放出一些风声,以提高要价。
上卖书不挣钱?
对于当当10年熬成 老妖怪 的说法,业内也存在不同意见。
易观国际的互联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类似当当、京东商城这样的B2C电子商务站都是靠 规模带来效益 ,遵循边际成本递减,等达到一定的量级和市场份额后,盈利是很轻松的事。
事实上,国内确实还没有一家B2C公司成功上市,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也是在连续亏损7年之后才开始了盈利。曹飞比较赞同京东商城前段时间所提及的 十年十个亿 的表述,即B2C类公司要进入拐点,实现全面的持续盈利,可能需要这样的时间和代价。据他判断,当当至少已在盈亏平衡的均线上,至于李国庆近日所言的当当会在明年上市, 可能只是表明了一种希望,具体的时间点还不能有定论。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购市场的现状为增量大于存量,也就意味着,每年购市场都在以非常惊人的速度扩展着。据易观国际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的B2C上出版物市场规模已达6.32亿元,年增长率约为50%。对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不惜烧钱,跑马圈地,先占据好领地再言其他。
此外,在采访中发现,之前所普遍认为的 上卖书挣不了多少钱 也存在不少相左意见。据一位图书批发商介绍,由于现在购图书的规模不断壮大,购平台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对于当当、卓越这类渠道,出版社的书常常可以在原价的半价位置拿到,不太热门的图书可低至3~4折,随后上书城再以7~8折卖出,赚取差价。
曹飞也表示,售卖图书、音响制品等的进价和出价的价差约为20%,远远高出3C类的5%,也高于目前国内B2C市场平均15%左右的毛利率。不过曹飞指出, 如果从利润额的角度来看,图书音响制品又算是利薄的了,比如卖一单50元的图书,按20%的差价来算,站可以赚10元;而卖一台1000元的数码相机,按5%的差价来算,站就可以赚50元。由于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谈不上在经营品类上谁更好。
产品线扩充之诱惑
现在,上零售商也学会了通过扩充产品线,调整高利润产品、低利润产品以及非盈利产品的有效组合来获利。目前B2C公司采用的普遍策略就是先以低价占领某一领域,树立起品牌和口碑,再逐渐扩展产品线。比如卓越和京东等就越来越多地卖起了非主营类商品,当当也在2008年正式向上百货零售扩展,推出了妇女儿童服装等品类,有自营也有联合运营。
据李国庆透露,目前当当百货业务的增速已达到了180%。其中,来自联营商城的销售额已与百货的自营部分持平。今年第四季度,百货销售额已占到销售额的20%,2010年将占到25%,2012年将占到一半以上。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当当进*百货零售采取的是招商联合经营模式,在国内同类站中尚属首例,并且目前当当仍以售卖图书音响制品实现收入,因此无从判断引入外来商户经营的优劣和走向。不过,鉴于亚马逊每年也有近30%的销售额来自这样的一种模式,相信在国内也可以进行这种尝试。对当当来说,这或许也是其实现更多收益,早日上市以摆脱 老妖怪 称号的一个突破口。
(每日经济新闻 庄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