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将调整优化行车路线,以避免上次出现的返回较晚问题。
热爱祖国,
从热爱家乡开始;
热爱家乡,
从了解家乡开始;
南阳行思研学,
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新一年,新一轮的“深度感知南阳热爱美丽家乡”主题研学活动再次启程!
第一站“南阳市博物馆”已经成行(第一次活动已经结束,第二次活动敬请期待)。
第二站:淅川!
淅川,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
本次研学活动我们将邀请淅川当地的资深讲解员为我们讲解淅川的自然、文化、历史。研学活动的地点有渠首、淅川县博物馆、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万家民俗馆、荆紫关古镇。这些地点很分散,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所以我们安排早出发,回来也可能会比较晚。因为路途远、资源不好整合,特别是讲解的专家不好请,所以再次组织这个活动会比较困难,请大家珍惜这次机会。今年不再组织淅川活动。
研学的前置任务:
1、详细了解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点击链接,学习星球研究所的最长篇文章?南水北调,难!
2、详细了解淅川移民(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岁月里,淅川县先后向青海、湖北及河南省内移民40多万人)及移民精神。本次活动后,我们将组织小朋友们去张店移民村拜访移民、了解移民的生活状况,
3、详细了解以云纹铜禁为代表的淅川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楚文化。了解“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原理和步骤。
4、了解荆紫关古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名字由来、历史古迹。
5、查阅产生于荆紫关的“朝秦暮楚”的来历及本意。
6、查阅范蠡的故事、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7、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安排香严寺,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报名人员请选择其中一项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打印后车上讲解、交流。
具体安排:
1、费用
每人元,包含车费、门票、保险费、讲解、午餐费、研学活动资料费。
2、报名
满20人成团,3月26日中午12:00截止报名,不满20人活动取消费用全退。报名以交费为准,同时报姓名、身份证号(要绝对准确)及家长手机号(参加过前面活动的不用再报身份证号)。
3、时间安排
3月28日早6:30在油田老年活动中心出发,其它区域的朋友上车时间和地点另行安排。
4、温馨提示
出行人员请吃好早饭,带好热水、少量零食,照相机可以携带。
5、强调:教育孩子一定要
6、特别说明
参加研学活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周末课程,但是,孰轻孰重还需要家长细细思量:哪个更有长远价值,哪个更有意义?缺的课以后可以补,这些活动基本上是不可能补回来的。再说了,周末、假期本来是用来带领孩子们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培养大格局的孩子应该尽早开始,从现在做起!
南阳行思研学中心
年3月14日
下面是研学活动地点的资料,可以让孩子先学习了解。这里有六个视频,三个都出自央视,可见淅川的地位,后面是文字和图片。
你需要了解的淅川↑,央视出品
淅川楚墓↑,央视出品
《国家宝藏》云纹铜禁↑,央视出品
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
范蠡的故事↑
荆紫关古镇↑
(以下图片部分取自3月13日研学活动)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
丹江口水库位置、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点击图标看地图)
站在渠首听渠首的故事↑↓
为了这项国家工程,数万移民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到新环境生活
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
为了让京津冀豫四省市人民喝上甘甜纯净的丹江水,在长达五十多年的岁月里,淅川县先后向青海、湖北及河南省内移民40多万人。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理念,以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为灵*,以淅川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为主线,致力打造成为“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移民文化历史研究基地”、“古树生态保护科研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研究基地”和“影视文化制作基地”。
个人开办的民俗博物馆
这里有太多成年人的回忆↑,对孩子们来说所有的展品都很稀奇,他们基本不知道这些在以前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的用途和用法了,这个博物馆的老板理念很超前,展品让孩子们随便玩↓
古老的灯、灯台的世界,一共有多种
淅川博物馆
淅川县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有化石类、石器、骨器、陶器、汉画、兵器、铜镜、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钱币、瓷器等13类共件文物,藏品年代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是淅川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和实物见证。
属精品的当首推青铜器,这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品,大部分出自下寺和各村楚国贵族墓地,它们分为食器、礼器、酒器、水器、乐器和车马器等,纹饰华丽,工艺精湛,风格绚丽雄浑,显示出楚文化丰厚的底蕴和神秘色彩,为研究楚国历史文化和当时先进的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年前,楚文化以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中原大地上,她所折射的神秘而美丽的光晕和透出的丝丝灵气,哺育和鼓励了一代代楚地人,使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时空的流转中创造出惊世的文明,浓缩于淅川县博物馆中。
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央视《国家宝藏》第一季展示文物——云纹铜禁↑↓,年出土于淅川下寺
云纹铜禁局部↑↓
博物馆的藏品是实力的体现,淅川县博物馆的楚国青铜器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如果有讲解孩子们的收获就更大了↓
荆紫关古镇
荆紫关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丹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荆紫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於古道”,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商业繁盛远胜于淅川城。享誉全国的“明清一条街”古建筑群,形成于公元年前后,该街全长五华里,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段,它依山傍水,融南北建筑风格和自然特点为一体。街道两旁有房舍楼阁多间,余间门面房均为清代建筑,房屋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古街现今还保存着陕山会馆、禹王宫、江西馆、平浪宫等典型建筑和刘家大院、陈家大院等富商住宅;古码头、古关门、古朴的吊角楼与其他古建筑群错落有致、相映生辉。年,“明清一条街”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紫关古镇位置图(点击看地图)↑,请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