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86256.html“社区党委就是要坚持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入手,让党组织服务群众从无形变为有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汤晓红
昆明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断刷新着城市天际线。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便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发展中最柔软、最有细节的一部分,关乎市民的切身利益。不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是让人民生活更具幸福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办老年大学、爱心食堂
让老小区更有温度
在虹山中路社区的老年大学门口,王女士刚上完课准备回家做饭。今年已经快70岁的王女士老年生活十分丰富,每天下午,她会到社区的老年大学上课。“我早上起来锻炼身体,然后去买菜,如果不想做饭的话,还可以到社区办的食堂里吃饭,一些困难的老年人到食堂吃饭是免费的。现在年纪大了,但我感觉又回到了我年轻时上学的日子。”王女士说。
五华区丰宁街道虹山中路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汤晓红介绍,这是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三无”小区占绝大部分的社区。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回望过去这十年,见证了虹山新村一个80年代建盖的“三无”老旧小区,蜕变成一个留得住乡愁的网红打卡宜居家园。于是,老年大学办起来,助力老有所学;协调爱心企业开办老年“爱心食坊”,为30名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餐饮“定制服务”;开办社区“四点半”学校、“绿色网吧”、阅览角,解决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
将政府“派单”模式
转为群众“下单”模式
汤晓红表示,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大工程,为此,她经常奔走于驻区单位、院校企业等,希望集合多方力量,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治。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吸收云南开放大学、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测绘工程院等单位党组织共建社区“大党委”;与省妇联、市滇池管理局渔政执法处、海事处等单位结对共建,形成“社区+驻区单位+院校企业+‘两新’组织+结对单位”的开放型社区“大党委”格局。同时,社区党委根据党员多样化组织生活和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实现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增强不同行业、单位、小区、楼栋党员服务群众的合力;以“五提五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需求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以清单管理找准工作切入点,将政府“派单”模式转为群众“下单”模式,让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成为暖民心工程。
收集“老物件”
打造社区博物馆
针对居民群众居家养老、青少年教育、文化健康等服务需求,虹山中路社区党委探索实施“四社联动”,开展“泉源助老”和“红嘴鸥青少年试点”项目,引入社工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积极实施“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微改造”,将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为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虹山新村引入“红色管家”,为残疾低保居民减免物业费,全覆盖安装智能道闸和智能门禁,并建设拥有近个车位的立体智慧停车库,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生活品质。
社区环境变好了,居民生活丰富了,汤晓红发现,社区里还缺一些文化内涵。“为了提升社区的文化内涵,我们积极发动社区的企业、居民,精心打造了红色文化广场、有特色的涂鸦墙以及怀旧景观。”汤晓红说。“但我们在后面的讨论中,发现老小区也有好处,那就是很多人家里都有一些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放到现在已经没用了,却是一座城市和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种缩影。我们当即决定,要让这些老物件‘活起来’,于是发动社区居民收集这些老物件,把家门口建成了一个博物馆,让每一个来到社区的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沉淀。”汤晓红说。
立足平凡岗位
服务社区居民
作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汤晓红感觉自己身上担子很重。“我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服务社区居民百姓身上。现在社区变得越来越好,离不开所有社区居民、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社区在提升改造中也遇到了很多难事,毕竟有那么多居民,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只要实心实意地做事,社区就会越来越好。我的岗位虽然平凡,却是与老百姓连接最紧密的一道窗口,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努力,让点点滴滴的辛劳,换来社区更美好的明天。”汤晓红说。
来源
五华先锋丰宁街道党工委都市时报
编辑
胡韦弦
编审
崔志超
终审
洪瑞滨姜媛
转载请联系我们或注明出处!
昆明五华发布(KMwuhua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