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戮力同心勇担当接续奋斗谱新篇五华人社十 [复制链接]

1#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

五年来,五华区人社部门在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转职能、转观念、转作风,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办成了一批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实事、要事,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五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

就业工作稳中有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就业优先战略得到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应对疫情对就业的不利影响,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就业。年开展稳岗返还攻坚行动,拨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75亿元。为全区为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40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01万元、失业保险万元,纾解企业困难,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创新开展“人社服务直通车”和“1+8+10+N”五华就业创业党建综合体项目,合理整合资源,开展政策宣传,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期间,五华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很好落实。全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61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3.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除年疫情原因外,其余年份均未突破市区政府规定的4%。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十三五”期间,全区已累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78个,累计新增见习大学生人。累计拨付就业见习补贴达.22万元。通过组织实名登记、召开招聘会、帮扶创业等方式,确保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二)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妥善解决

积极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全方位开发就业岗位,着力帮助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十三五”期间,通过结对援助帮困服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行动、社会保险补贴、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实现公益岗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兜底就业保障;全区“零就业家庭”每年保持动态清零。

(三)创业创新发展态势良好

打好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组合拳,认真落实建立创业担保贷款、贷免扶补、举办创业创新大赛、“两个十万元”、“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春城创业荟”等创业扶持政策措施活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显现。“十三五”期间,全区有效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免扶补”等政策,通过创业“贷免扶补”扶持人成功创业。目前五华区有市级创业平台17家,省级创业平台8个,国家级企业孵化基地1个,五华区-北理工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累计孵化企业家。

社保惠民成效显著筑牢社会保障“压舱石”

“十三五”期间,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区人社局积极构建适应五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十三五”期间,制定并落实了《五华区改革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五华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奖代补”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严格执行《云南省社会保险局关于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完成了机关事业转移接续清算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养老保险参保总计.19万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计28.7万人次,每年均超额完成任务目标数;失业保险参保总计.3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功能,保障劳动者就业质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降费率政策全面实施。

(二)健全社保基金监管

“十三五”期间,创新风险防控思维,提升基金监管效能。积极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组织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检查整治。将“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下放到各社区,利用年初核定社会养老保险基数的机会,对在五华区参加统筹的单位开展了养老、工伤保险申报核定工作,强化反冒领社会保险待遇,切实维护参保人员应得利益。积极开展社保基金安全评估工作,清缴社保基金欠费。调整完善五华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健全“两评三员六制”基金监管机制,切实维护了社保基金安全。

推进人事人才工作打造社会发展“助推器”

(一)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工作

“十三五”期间,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五华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人事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五华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累计招聘人(人+年底16人);累计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23人;教育系统累计接收免费师范生人、特岗教师经考核合格,办理聘用手续转为正式在职在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聘人;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区专项招聘共招聘人,其中教育人,卫生20人。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已累计办理岗位聘用人次;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五华区现有事业单位家,现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签订聘用合同达到99.2%;严格按照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行业指导标准,认真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工作,共为家机构编制发生变化的事业单位重新核准了岗位设置方案,保障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作正常开展。

(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统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支人才队伍建设,全区人才总量、人才布局和人才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截止年年底,全区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26.31%。五华区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七十二大练兵.三百六十行出状元”、承办昆明地区营业员、收银员、水管工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活动,共43名选手破格晋升职业资格(其中:高级工29人、中级工14人),4名选手获“年昆明地区技术状元”、“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制定并出台《五华区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实施办法》,“十三五”期间,授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8人;授予“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27人;授予“昆明市名匠及名匠工作室”7人;“云岭首席技师”2人;“春城首席技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

“多元调处”劳动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器”

(一)劳动争议调解平台搭建工作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积极实践运用新时期“枫桥经验”,突出调解关口前移,着力筑牢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前沿防线”,大力夯实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平台建设。在劳动用工密集的家具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云南有限公司等24家中大型企业、10家街道办事处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中心),形成企业矛盾化解、基层组织内控、行业区域联动的大维权、大调解工作格局;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调解”平台;率先全省启动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工作,并积极探索创新“”裁审衔接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典型范例。

(二)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五年来均保持98%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5%左右。共收到仲裁案件件,不予受理件,立案件,结案率%,其中,裁决结案件,调撤结案件,调撤率达52%,共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79余万元。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起,为余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等共计.73万元,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五华区建设工程项目建立“一册两账”制度,并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发放《五华区根治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责任手册》,从源头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治欠保支工作形势明显好转。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坚决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形成了有效的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工作机制,维护了农民工权益,为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

创新惠企便民措施当好服务发展“店小二”

以转职能、转观念、转作风为重点,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全区人社系统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人社服务更加温暖、快捷。

(一)基础平台建设不断夯实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全面改版升级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集精准识别、信息汇聚、需求感知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五华人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