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五华 [复制链接]

1#

党建引领“稳就业”

织牢民生“保障网”

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五华区作为昆明的主城核心区,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各项工作:广泛宣传、深入学习,学深悟透、做实做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行动,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跨越发展;以云南省区块链中心落户为契机,推进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跨界融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近期,五小布将联合区委组织部,推出“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五华”系列报道,对在奋力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中取得的时效性成果进行展示。

年以来,五华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相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把疫情防控和抓好稳就业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坚定站在疫情防控及稳就业工作第一线,为五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积蓄动能。

01

厚植为民情怀

在“四个聚焦”上精准发力

聚焦中心任务,在落实主责上精准发力。成立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指挥长的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指挥部,实施挂图作战,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重要情况妥善处置并及时报告。定期召开区级稳就业工作调度会,对稳就业工作进行及时分析研判,并在工作机制、推进机制、政策落实上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稳就业工作压茬推进。

聚焦理念创新,在资源整合上精准发力。依托五华区“1+8+10+N”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破解就业创业资源整合难题。充分发挥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妇联、区残联、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及10家街道党组织作用,围绕当前稳就业各项重点任务,把党组织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组建“红色楼宇管家服务团队”,以党建链条化联动模式带动全区56个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助力五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网格体系,在作用发挥上精准发力。全面落实“人社服务专员”服务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按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架构,实施“人社服务专员”三级网格服务体系,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组建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积极与挂联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在稳就业网格中亮身份、亮职责、亮行动,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聚焦机制优化,在便民利民上精准发力。针对疫情期间稳就业情况,加大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优化企业稳岗返还申领和受影响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工作办理流程,实施“容缺后补”服务机制,打破原有“材料不齐不能办”的传统,全力推进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审批发放工作。积极推广使用“云南省社会保障网上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办”,对于情况特殊且急需线下办理的业务,进行“预约办”,开通疫情防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绿色通道,优先进行待遇审核。截至年7月,五华区网上办理企业参保人员增减5万余人,网厅开户余户。

02

厚植民生沃土

在“四个落实”上持续发力

保民生,拓宽就业渠道有方。坚持因人施策、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和工作针对性,率先全市开发“企业复产复工服务”和“个人求职意向”调查小程序,核实辖区近余家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积极落实全省两个专项招聘工作,为教育系统、卫健系统新招录事业编人;强化政校企联动,鼓励有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完成户“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补贴等申报初审工作;举办“五华就业日”和“春风行动”等主题招聘会,积极创新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方式,开展直播带岗、政策宣讲活动,在线观看累计达余人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渠道,拓展网络就业线上渠道,对行业用人需求与求职者个人就业意向进行优化调配,实现市区两级就业岗位双向共享,求职人员与求职岗位双线互通。截至目前,已在线上发布招聘岗位1.17万个,并在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中更新农村劳动力信息3万余条。

解民忧,减免扶补措施有力。迅速落实疫情期间保供政策,确保应享尽享,拨付春节期间应急保供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工业调结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等余万元;减免辖区参保企业年2-7月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8.2亿元;拨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69亿元(其中普惠性户,金额.84万元;暂时性困难企业稳岗返还符合申请条件6户,金额.39万元)。坚持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创业扶持政策。年初至今,已受理“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户,通过征信,收齐资料向农信社推荐户,已经为69名创业人员发放贷款万元;受理创业担保贷款户,已放贷人,发放贷款金额达万元。

助民需,技能提升培训有序。稳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助审核拨付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09万元,向云南能投集团、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云南建投集团和云南交运集团四家企业预拨付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62万元。协助审批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安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和沃尔玛零售有限公司、九机科技公司六家规模以上参保企业成立培训中心。向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安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拨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万元。截至年7月底,为中国铜业集团、苏宁易购等企业开办焊工、电工、茶艺师等30个专业个班,共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1万人次。

帮民困,就业扶贫有为。聚焦“三个精准”,强化“三个落实”,做到“三个到位”,持续推进帮扶东川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设立五华区帮扶东川区就业扶贫基地,成立流动党员支部,在全市首家通过提供免费公租房吸纳转移劳动力,提供90套免费公租房和文化活动室;依托祥云社区“爱心食堂”,以优惠价格解决五华北控名东川籍保洁人员的就餐问题。实施“保姆式”业务帮带,采取“一对一”“老乡带老乡”技能帮扶,力求“提供一个岗位,教会一门技能,帮扶一户人家”。截至目前,已协助东川区转移就业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个),目标任务数完成率达.6%。

03

厚植民生福祉

在“四个保障”上全面发力

政策扶持突出一个“广”字。出台《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支持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共渡难关十条措施的通知》(五政办通〔〕8号),及时梳理符合政策扶持条件的企业,并及时通知到位。年2月,为户疫情保供企业、重点龙头企业兑现了第一批近万元疫情防控补助资金和稳增长奖励扶持资金。落实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租金减免措施,区属两家国有平台公司免收月房租余万元,并对辖区18幢商业综合体、重点楼宇、市场运营方等为租户减免租金的业主予以资金补贴万元。年4月,为第二批余户企业兑现扶持资金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区规上限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

营商环境突出一个“优”字。全面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年”行动,对区级各部门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完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平台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新模式,个事项纳入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发证。结合疫情防控,积极推进审批“不见面”、服务“不打烊”、事项“就近办”,在全市率先开放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专区,不断拓展政务服务“六进”新模式。建立区级领导、责任单位、街道挂钩服务规上企业、重点企业制度,及时走访挂钩企业,针对企业提出的关于招工录用、社保经办、职业技能提升、人力资源、劳动关系、企业贷款、政策帮扶等问题进行面商,并就惠企利企政策措施进行专题宣传和解读,为9家创业载体给予一次性奖补39.万元,为11家人力资源公司兑现昆明户籍劳动者职业介绍服务补贴6.68万元。

劳动保障突出一个“实”字。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聚焦“四类维权主体”开展“六进”系列宣传活动,制作发布“码上学条例、码上看动漫、码上维权益”,让《条例》更加通俗易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率先设立“劳动纠纷维权窗口”及“劳动纠纷调处科”,使调解真正成为独立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方式,年初至今,共调解成功件,调解金额.35万元。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一册一书两账”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劳动维权主体责任,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年初至今,已办理劳动保障监察三类案件件,为余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6万余元,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件,向检察院机关移送追索农民工劳动报酬案件8件。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积极探索“五心”工作法,将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模式贯穿仲裁始终,对难以调解的案件,做到及时、公正、依法裁决。年初至今,已收案件,受理件,不予受理30件,撤回12件,中止、公告20件,调解件,裁决件,撤诉70件,结案件,调裁金额.84万元,涉案金额.06万元。

兜底保障突出一个“暖”字。围绕“六稳”“六保”工作总要求,认真执行“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救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孤儿基本生活费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及时启动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精简临时救助审批流程,尽可能让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及时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截至目前,已向名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01万元,为名特困对象拨付特困供养金86.33万元;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4万元,惠及24人次,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人次29.26万元。

来源

区委组织部

编辑

胡韦弦

责编

崔志超

编审

王继红崔文启

终审

洪瑞滨

转载请联系我们或注明出处!

昆明五华发布(KMwuhuafabu)

我知道你在看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