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连日来,梅州频频发布高温红色预警,7月25日,梅州五华县还以39.6℃登顶全省最高温,打破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气温记录。
在高温“超长待机”下,很多市民选择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依然坚守户外一线。
正值中午下班高峰期,梅城彬芳大道很快迎来了车流高峰,警员叶威迅速投入到路口的交通疏导,抬手、转身……来往的车辆在他的指挥下快速且有序地行进着。执勤中,厚重的骑行服等是必要的装备,虽然能够保护自己,但也很快出汗。“户外待一天,基本都是干湿轮换状态。”叶威说,常年太阳的曝晒,他皮肤已经变得黝黑,“现在是暑假期间,希望广大市民和学生都能遵守交通规则,过一个安全假期,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越是天热越要及时清扫。”在梅城秀兰大桥上,上午上班高峰期,往来车辆络绎不绝,环卫工阿姨早早便到岗,开启一天的工作。高温天里,生活垃圾不及时收运,极易产生异味。因此,每天一大早,环卫工便骑着电动三轮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只为给市民营造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您好,请出示核酸码”“48小时内有接种新冠疫苗吗”……在高铁梅州西站核酸检测采样点,身穿“大白”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有序引导旅客测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为不同地区来梅的人员做好落地核酸检测。高铁站出入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也是“外防输入”的关键环节,高温天气下,“大白”医护人员大汗淋漓,但他们仍从清晨到夜晚始终坚守岗位,只为守住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连日高温持续,在梅州各地,重点项目施工现场仍呈现一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在梅龙铁路10标段路基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锚杆框架梁施工,与高温“亲密”接触,一名工人手臂暴起了青筋,脸上布满豆大的汗珠,汗水顺着青筋流下。尽管室外温度高,但建筑工人仍坚守岗位、紧张作业,保证建设势头不减、速度不变,力促项目早日建成通车。
在乡间田野,也能看到,一群晒得黝黑的农民正在土地上辛勤劳作。走进梅县区丙村镇溪联村稻丰米业水稻机械示范基地,收割机机声隆隆,田坎边,农户将收割机里的谷粒装车、转运,汗水中藏着丰收的喜悦。大暑节气过后,进入了一年里最热的日子,农民也迎来了一年中农时最忙、活最累的时节。“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此时正是抢收抢种的时候,我们要确保早稻颗粒归仓,还要抓紧谋划晚造粮食生产。”基地管理人员邓晓明说。
从交警环卫工人冒着高温护航市容秩序,到医务人员奋斗一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建筑工人顶着烈日施工保障高铁早日通车,到农民抢收抢种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广大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是城市安全、稳定运转的重要支撑。哪怕汗水一次次将衣服浸湿,也阻挡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正用自己的汗水守护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