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2月,明朝西征大军最后收复彩云之南,明王朝天下大定。
小和尚出生的朱元璋皇帝,并没有被已经到手的胜利冲昏头脑而忘乎所以。
为了大明江山万万年着想,他对这一从很久远的唐王朝开始,历朝历代都盛传有帝脉之边地非常在意,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
经过再三权衡,总觉得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最后狠下决心,必须举轻若重,杀鸡用牛刀,以防患于未然。
于是,决定委任养子沐英大将军坐镇西南边陲,并责成勘舆大师汪湛海火速赶赴,以兴建这方城池为由头掩人耳目,暗中把南龙地脉的龙气探出一个究竟,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接到皇帝的圣旨,汪湛海喜不自禁。
心想,自己素有勘舆清楚南龙地脉之意,只是一直没有成行的良机而已,今番圣上召唤,这不正是天赐良机么?
却说汪湛海风尘仆仆地抵滇当晚,恰是一个阴雨绵绵之夜。
大将军沐英恍恍惚惚之中,突然发现从门外飞窜进来一条色彩斑斓的巨蟒,身长约摸千百万丈,只见头不见尾,正张开血盆大口,将昆明城中的金银财宝一掠而光。
沐英怒火中烧,冲上前去就厉声喝斥道:“何方妖蟒放肆,胆敢吸我大将军城中之财宝,害我黎民百姓受穷受苦?”
巨蟒不屑一顾,冷声冷气地答道:“我乃紫薇龙是也,住在城北大山间,尾在千里之外的川藏。我吃在云南、屙在四川,关你何屁事?”
听过巨蟒这般污言秽语,沐英顿时怒不可遏,拔剑奔过去就要挥斩巨蟒。
谁知,那巨蟒并非省油的灯,就地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翻滚,遂然变成了一个黑脸彪形大汉,与沐英你来我往大战起来。
正杀得天昏地暗,眼看沐英就有些招架不住了。
这时,只见不远处的翠湖水面九龙池中跃出九个龙子,摇旗呐喊地骑着一只大神龟,风驰电掣地赶来助阵。
最终依仗神龟与九个龙子的仗义相助,沐英好歹把巨蟒的强横势头压了下去……
当听过沐英的一番梦景描述之后,那汪湛海心中已有了几分主意。
但为了慎重起见,决定对发端于青藏高原,贯串西南数省的南龙地脉进行一番史无前例的大考。
殊不知,这一去就足足勘舆了八年,足迹遍及西藏、四川、贵州、云南.
经过他这一番“审山龙,察地脉,别阴阳,定子午”,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好不容易拨草见珠,发现了大理鸡足山、昆明五华山和曲靖麒麟城等几个旺脉之地,
并成功地择定了春城的选址,并按龟蛇相交之意,造就出了举世闻名的龟城。
还亲自规划设计了曲靖麒麟城,其独道的构思为天下人所称道,后被澳门所复制,创造了一图两城的城市建设历史佳话.
不仅仅如此,还玄机重重地在昆明城墙下分散埋了三块石碑,以作为未来历史的见证。
一块石碑上,刻有“五百年前后,云南胜江南,处处占先机。”的偈言;
另两块石碑至今未面世,也不知碑上究竟刻的是什么?至今仍是个天大的谜。
尽管已大功告成,可汪湛海心里似乎一点儿也兴奋不起来,他心知自己经过八年对南龙的勘舆所得,非常微不足道。
在他心里,那发端于西藏高原的巍巍南龙,只是在鸡足山佛地开了一朵天花,继而又几经蜿蜒连绵后,才在红土高原的乌蒙山麓圆圆实实地结了一两个硕大无比的瓜,却还没有最终安家。
若要对南龙鞭辟入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勘舆。
这么想来,他在龟城建成后,就打消了返京复命的念头,
便欣然提笔向朱元璋皇帝写了奏章,表明将继续留在南国这遍神秘之地,准备耗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把南龙地脉探个水落石出,以报皇帝的知遇之恩。
获得皇帝的降旨恩准后,汪湛海就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勘舆南龙的征程。
开始之际,他从云南进入贵州还算顺风顺水,在黔西南的泥凼发现了一处称之为“大将点兵”的落穴,而进入广西地界后,又在桂林觅得一处“金线吊葫芦”的旺地。
他心里笃定,此两地未来数百年之后,都将涎生杰出之人物。
别说,到底是阴差阳错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或其他什么的,谁也不知所以然。反正,几百年之后的时候,虽说世事沧海桑田,但却都鬼死神差的一一应验了。
这两地现代史上,都涌现出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一个自然是出生夜朗国的枭雄何应钦,另两位当然是民国委员长蒋介石的死对头,广西军阀李宗仁与白崇禧两位神搭当了。
而西南边陲之地昆明,也成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东南亚的重要端口,却已是显现出赛江南和处处占先机之强劲势头。
尽管有了可喜的发现,但那大勘舆家汪湛海并不有丝毫的满足。
可过了广西桂林之后,接下来的勘舆让汪湛海始料不及,
一方面,山川走势杂乱无章,顺藤摸瓜已无可能;另一方面,隔山换影的地脉现象层出不穷,让人真假难辨;再一方面,江河湖海与千山万岭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往往导致没头没绪。
似此一来,若按过往那种寻找来龙去脉之法行事,显然已无济于事。
然而,尽管勘舆受阻,眼前困难重重,但汪湛海心里却一阵阵窃喜,以他的勘舆智慧,俨然已经知道距离南龙地脉的龙穴不远了。
正所谓:大地隐隐藏藏,小地颠颠狂狂。
一日,于广西远地的山水间勘舆了一大半天,已干渴难耐的汪湛海在一片椰林中,摘下一枚椰果狼吞虎咽地豪饮后,顿觉浑身轻松无比,心旷神怡。
不一会,竟然靠着一棵高大的椰子树就灵魂游荡起来。
不知不觉间,来到一个千岩万转路不定的去处,正在疑惑不定之际,突然,从椰林中窜出几个穿着斑马纹服饰的怪人,抬着一顶大轿飘然而至。
这伙怪人到达汪湛海的跟前,彬彬有礼地道了一声:“先生,我主有请!”
事出突然,汪湛海感到莫名其妙,有些不知所措。
来人也不待汪湛海回答,就不由分说把他推上了大轿一路狂奔而去…...
一觉猛然醒来,已是夕阳西下。
汪湛海顿了顿神,揉了揉有些腥松的眼睛,梦境清晰在目,心喜不已。
环顾四周,只见那椰林鳞次栉比,树干上斑马纹历历在目,微风拂动,风情万种。
心里顿时泛起个念头,莫不是椰神在引路指点不成?
这么想来,举目一看,前方迎风招展的万顷椰林带,在落日的余晖印衬下,显得美轮美奂,与梦境中所展现的山山水水分毫不差。
于是,也不在多想,便不顾一切地沿着连绵不断的椰林,向前奋力摸爬着探去。
这一日天刚拂晓,经个数月之久的风餐路宿,汪湛海好不容易来到雷州半岛。
放眼看去,天边地平线的海面,那宛若渔翁的灯坠入水中的一点红,正徐徐蠕动,不一会儿就巍巍步上天空,正点燃云层,映红苍穹。看到这一幕,他久违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会心的一笑。
汪湛海向往切切,心有所属,也顾不得太多诗情画意,一刻也没多停留,就乘着渔家小船穿越宽阔的琼州海峡去了。
俟到中午时分,终于来到了早已心神向往的南海之滨的一个海岛上。
抬头仰望,那一派椰风袅袅、碧海蓝天之中,一座高耸入云的五指山拨地而起,仿佛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气挟风雷,愿以只手将天补。
汪湛海心里豁然开朗,心知这意味着什么.
心喜自己的血汗总算没有白流。
一时间不能自己,情不自禁之间,慷慨激昂地赋诀一首
/p>
三教归一本相同,普度众生是始终。
中华文化立大道,世界大同齐共荣。
群魔乱舞民生乱,妖魔鬼怪害人凶。
五指挥戈斩妖邪,八千椰神扶东风。
九九归一磨难满,正是中华遍地红。
人们不解其意,但却知道打自那不久,大明朝庭就派出郑和下西洋,而后还几度拨出巨额银两,在这南海的天涯岛上,修建起了一些码头设施,并大力加快了开发的进程。
而那大勘舆家汪湛海也乐不思蜀,不仅之后不愿离开这方山水,还反反复复地嘱咐家人,自己百年归天火化后,务必要把骨灰洒在这万顷椰海之间。
家人追问是何缘故,答曰:“万里山川美,怎比椰海灵。”
从此,椰果在世人的心目中,就成了一种灵秀的象征,在世人心目中至高无上。
而汪湛海也藉椰子树的灵秀之力,开启了“以灵寻脉”的勘舆先河,并一跃而成为中华“定脉寻龙”的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