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www.wzqsyl.com/m/ “我这个‘90’后教师,经历过时代变迁见闻,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共和国的成长之路,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演讲伊始,自称“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就以幽默的言语,引起了现场青年观众的一阵惊呼。
当他笑言之所以自称“90后”,其实是因为他今年已经95岁时,这位“世纪院士”迅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而当他通过图片展示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时,现场更是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投笔从戎却壮志未酬
学生运动点亮他的眼睛
在报告中,钟世镇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年,他出生在广东梅州五华县。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中国人被欺辱为“东亚病夫”的年代。在他读高中的时候,钟世镇就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青年军,开始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可惜我壮志未酬。还没来得及上前线,年,日本投降,我就选择了退伍回家、继续学业。”
考上中山大学医学院后,钟世镇经常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在他看来,学生运动“点亮了我们大学生的眼睛”。他说,当时在学校,他常参加地下学联组织的“黄昏大合唱”活动。“之所以叫‘黄昏大合唱’,是因为广州天黑得晚,所以学生们都在黄昏的时候一起唱歌。黄昏大合唱给了我们很多爱国爱党的教育。”
他回忆,70年前,年10月14日,正是广州解放的日子。那时他是学校纠察队的队长,负责护校。“我们彻夜搜寻,不允许外人进到我们学校来,怕他们来破坏。我们正是这样迎接广州解放的。”
而当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之时,新中国开始“一心一意搞建设”。他说,虽然当时已经走上科研道路没有参军,但他依然还记得那时经常唱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气十足的歌声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回应。
家需要什么
我们就做好它
“在国家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需要。”报告中,钟世镇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化。而在科研路上,钟世镇的每一次选择,其实正与新中国时代发展的科研需要息息相关,他把这称为“需求牵引”。
新中国成立之初,钟世镇走进了被称作医学中“最古老学科”的解剖学,在基础课里,发展自己的才能。当时,虽然有人认为,临床解剖学只能当临床外科学的配角,但他始终认为,临床的创新离不开严谨的解剖学基础研究配合。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钟世镇开始了结合临床创伤救冶和骨科理论要求,开拓了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方向,还将生物力学理论方法,与人体解剖学相结合,摸索出一条新道路;并将其延伸到载人航天领域。
迈入新世纪,他又开始进行“数字人”的研究。年左右,当时的美国国立图书馆设立了一个虚拟的人体结构数据库,供全世界查询人体结构的数据。“我们黄种人和白种人的体质结构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直接引用他们的数据,所以我们要自力更生。”于是,钟世镇发起“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相关研讨会,开始了计划的“数字人”研究。而钟世镇也被称作“数字人之父”,但对于这个称号,他却直言这是一顶“高帽子”:“我只是一个倡导者,倡导大家一起来进行研究。”
“国家需要什么?时代需要什么?我们这个专业又能够做到什么,我们就做好它。”钟世镇总结,他的科研之路,也是一个需求牵引之路。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钟世镇感慨,作为一名过来人,他们这代人亲身经历过变迁时代,见证新中国成立,他希望透过自己的讲述,让大家知道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也希望大家了解今天的幸福是如何得来的。“我觉得我们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参加科普教育,帮助我们年轻的接班人培养优秀的品质。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有爱国的情怀。因为我们随时都要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共和国献出我们的青春和才智。”
打动“00后”
唤起使命感
“非常感动!”报告会结束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梁菲对记者连声感慨。她说,自己从院士的讲述中了解到百年以来中国发展的天翻地覆。“作为老师,我特别高兴今天有这么多‘90后’‘00后’学生在现场认真倾听,这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历史。由院士面对面地与我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效果是很震撼的。”她认为,院士报告会既是科普教育,也是爱国教育,是唤起学生们使命感的教育。
19岁的方冰琪刚读大一,她告诉记者,最让她感动的就是钟世镇院士讲到自己高中时投笔从戎,后来又以科研报国的故事。让她感受到,这些如今大名鼎鼎的院士,在与他们同龄的时候,做出了青春无悔的坚定选择,也鼓励她继续努力完成学业。
原标题:《钟世镇院士:亲历变迁时代,见证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