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bdfyy999.com施振
郭玠
冼燕钊
钟世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实习生邓迪摄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靖文通讯员粤仁宣)昨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9月5日起,广东省启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发放工作。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广东省纪念章发放采取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全省人获发该纪念章。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当中有青少年时期就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事业的共产主义战士,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院士。有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学科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为国家城市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德高望重的杰出建筑学家、教育家何镜堂院士。还有6名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改革先锋,分别是“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马化腾,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李东生,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何享健,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优秀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禹国刚。
科研事业献给祖国见证发展步履铿锵
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之一。在钟世镇院士的办公室中,这位94岁的“世纪院士”将这枚纪念章小心翼翼地摆放上自己的书架,十分珍视这份祖国给予的荣誉。他说,他既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深知新中国的成立是何其不易;也走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见证了共和国发展的步履铿锵。“我亲身经历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和国的成长之路,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希望能用我的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过去的艰难困苦和如今的来之不易。”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成长之路:梦想参军抵御外敌
年,钟世镇出生在广东梅州五华县,成长在那个抗日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说,那个年代,是中国人被欺辱为“东亚病夫”的年代。无数年轻人怀抱着上阵杀敌的参军梦,他正是其中之一。高二时,年轻的钟世镇投笔从戎。不过,还没来得及上前线,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而钟世镇也选择了退伍回家、继续学业。对于这样的选择,老人淡淡地说:“我参军只是为了抵御外敌、上前线杀敌,而不是当军官。”
考上中山大学医学院后,钟世镇苦读5年后,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准医院实习,当时的院长柯麟却突然下达指令,由于师资紧张,要求他支援教学工作。当时,柯麟院长对他说:“你是团支部书记,要带个好头。”于是,在所有毕业生选择岗位时,钟世镇把自己放在了最后一个,成为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一名实习助教。当时的他还不知道,那一刻的选择,决定了他此后一生的发展方向。对于这个决定,这位中国临床解剖学的泰斗是这样说的:“我原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救死扶伤、刀到病除的外科医生,没想到要和‘尸体’打交道了。不过,我能够帮助外科医生,将动刀子的规律教给学生,做好外科医生的配角。甘当配角,也是很有意义的。”
科研之路:
跟着新中国的科研需要走
在科研路上,钟世镇的每一次选择,都与新中国的科研需求息息相关,他把这称之为“需求牵引”。新中国成立之初,钟世镇走进了被称作医学中“最古老学科”的解剖学,从而奠定了他一生的科研方向,当时,他开展中国人体质调查,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的春天”到来,钟世镇科研进展很快,制作成功第一批铸型标本,并开始他的第一次“跨界”,开启了他的“配角人生”。他开始将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开拓临床领域的应用解剖学。20世纪90年代,钟世镇把人体解剖学带进了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成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
年,钟世镇再次跨界,他率先发起“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相关研讨,领衔国家计划进行“数字人”研究,揭开了中国“数字人”研究的序幕,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并在耄耋之年将“数字人”发展成今天的“数字医学”。一路以来,钟世镇始终走在科技的最前沿,让解剖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绽放出时代光彩,为祖国科技发展做出贡献。而不断跨界中,他在“配角人生”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岁荔湾老人施振:
银行里潜伏协助革命经费和物资流通
在国庆节前夕,家住荔湾芳村的岁老人施振收到一份珍贵的纪念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施振老人的事迹极少见诸报道,唯一一处有施老名字的介绍出现在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介绍中。“抗战期间,我党及其领导的前线部队经费十分紧张,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通过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廖承志等同志筹集了以境外爱国资金为主的大批经费,汇到桂林交通银行,再由在银行担任存款部科长的地下工作者施振利用工作之便,将款项提出交由办事处,再由桂林办事处分发给抗日前线和华南、华东各省地下党组织及一些进步救亡文化团体。”直到记者走进施老的家中,聆听施老及家人讲述这段地下革命经历,才知道简短的一句话背后有多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记者来到施振老人家中时,女儿施女士和外孙女马女士正陪着他。施老年过百岁,无法流畅地接受采访,女儿和外孙女在一旁协助交流。“我眼睛花了,看不太清楚。”施老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父亲来广州的第70年。”施女士介绍,年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施振奉中共华南分局指示前往广东揭阳筹建中国南方银行总行,在广州解放前夕,主持发行过渡币“南方币”,保证解放军进入广州后的经费和经济秩序的平稳过渡。“当时情况紧急,印‘南方币’的还是在一个叫大埔的地方的一家香烟盒印刷厂。”回忆起广州解放前的情形,施老记忆犹新,当时,他们在广州紧急印刷“南方币”,并发布通告,大意是“南方币”为过渡币,可兑换当时的“中央币”,同时所有外币停止使用,有外币的市民可以兑换“南方币”,平稳过渡后,再将“南方币”回收。新中国成立后,施振又奉命主持接管广州所有敌伪金融机构的工作,后进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年离休后参与交通银行闵、桂、粤、琼华南地区支行的筹建工作。据了解,施振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年,苦出身的施振小小年纪就到当铺当学徒,后来进入当时的上海国货银行当练习生,后国货银行改名为交通银行,施振被派往福建厦门和福州筹建分行。年,施振又被派往广西柳州交通银行工作,就在进入银行之前他接触到党的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是以地下党员的身份进入柳州交通银行。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联络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也称桂林“八办”),施振利用职务便利,为前线革命的经费和物资的流通做了大量掩护工作。
施振回忆,当时大量华侨为中国共产党捐款,但款项到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就进不来了。“越来越多城市沦陷了,境外的资金很难进来,而且资金入境也是非常危险的。”马女士说。此时,担任桂林交通银行存款部主任的施振向桂林“八办”提出,可以将钱交给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再把款汇到桂林商业储蓄银行,再让桂林“八办”名下的几家商行持汇款到桂林交通银行兑现,因为交通银行属当时实力比较雄厚、有发行票权的国民党国家银行,解决了空头汇款单不能兑现的问题。“为了不引起注意,与香港‘八办’合作,我们将汇款单分到多个商行中,以商行的名义在银行开户、存取款。然后再对接这些店铺与经营医药、棉布、电信物资的商户,协助革命物资的采购。”施振说,桂林“八办”在一家酱油店的楼上,他总是打一瓶酱油上楼,以此作为掩护。“外公在银行主要负责开户和兑现,每天都冒着极大风险。”马女士说。
98岁抗战老战士、广州日报原副总编辑郭玠:
“昔日‘东亚病夫’今朝东方巨龙”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抗战老战士、广州日报原副总编辑郭玠就是纪念章的其中一名获得者。与党同龄的郭玠感叹,自己年轻时生活条件艰苦、身体不好,现在不知不觉已经快岁了,“过去西方国家把我们叫做‘东亚病夫’,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好了。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现在是东方巨龙!”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昨天,纪念章获得者郭玠特意嘱咐女儿买回几面五星红旗布置在家中。“看!肯定要看!”当谈到即将到来的国庆阅兵仪式,郭玠连声说。他告诉记者,自己对阅兵的每一个方队都期待,最期待的是仪仗队,“仪仗队最好看了,整齐得像一个人一样!”
年出生的郭玠今年已98岁,依然身板健朗、思路清晰,只是听力稍差。在国庆前夕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郭老坦言“很高兴”,同时也表示自己只是为党的事业做了一点工作,感谢党没有忘记他、给予他这份荣誉。
回顾过去,郭老感叹,自己刚出生时,国家贫穷落后,自己年轻时身体也不好;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好,“我不知不觉都快岁了!以前西方国家把我们中国人叫做‘东亚病夫’,现在我们中国富强了,人民的生活也好了,我们现在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我们现在是东方巨龙!”
年他走出校门投奔新四军
年,日本入侵苏北,郭玠家乡南通市沦陷,正在南通中学读书的18岁少年郭玠不得不跟随学校从南通搬到附近的掘港镇。不久,掘港又告沦陷,学校再次迁移。当时,日本的飞机经常对城镇轰炸、扫射,容不下一张书桌,学生们根本不能安心学习。
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玠得到一份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干部学校的招生章程,如获至宝。他兴冲冲地找到学校的国文老师吴天石请教。吴天石是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经过吴老师的启发,郭玠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毅然决定走出校门,弃笔从戎投奔新四军。父亲本想劝说郭玠回校安心读书,但看到郭玠从军决心已下,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也就不再勉强。
年,新四军干部学校与抗大总校第二华中派遣大队合并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陈毅任校长。郭玠也成为抗大学生。短短半年的学习,郭玠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迫切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郭玠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抗日战士”。
曾为躲偷袭夜晚睡在草地上
在新四军军部,郭玠被分配到手榴弹厂做文化教员,给官兵和工人上课。两年后,郭玠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担任江苏海陵县(现东海县)区长,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危险随时潜伏在身边。一次,郭玠带领区中队十几个人到附近的村子开会,恰逢敌人从据点出动来扫荡,幸亏得到内线的及时通报,才得以迅速转移,使敌人扑了个空。当时一位同志被搜身时手枪从皮带中掉落,趁敌人捡皮带的空当,这位同志才惊险逃脱。
晚上出动是区委委员的常态,夜里很多时候他们就在老百姓的地上铺一堆草睡觉,或睡门板枕砖头,或睡在地瓜地里。有时为了躲避偷袭,一晚上要换好几个地方睡觉。
老报人看广州日报创新倍感欣慰
年,郭玠奉命南下,先后在河南南阳桐柏区党委、南阳地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工作。频繁的调动,使生活很难安定,郭玠的五个孩子相继在四个地方出生。直到年,郭玠分配到广州市委纪检委工作,广州从此成为他的第二故乡,至今已经在广州生活60余年。
年,在荔湾区短暂工作后,郭玠来到广州日报社工作,担任副总编辑,前后长达十余年。在广州日报工作期间,他值班时要查阅每个版面的每篇文章,有时要工作到凌晨三四时,确保了出版安全。在广州日报社成立60周年的大会上,郭玠成为荣获“广州日报终身成就奖”的十位老员工之一。
“我们那个时候,报社只有多人。当时条件差,现在今非昔比,和过去大不一样了。”郭玠说,得知如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传统媒体转型中做出了许多创新、不断发展,作为老报人,他倍感欣慰。
94岁东江纵队女战士冼燕钊:
94岁“世纪院士”钟世镇:
身无媚骨胸坦荡理想信念志不移
得知自己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时,冼燕钊,这位94岁的老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尽管她早已获得太多的荣誉和勋章:淮海战役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肯定和关怀。”她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年,冼燕钊出生在香港,中学时就经常演出抗战剧。年香港沦陷后,她随家人回到宝安县(现深圳宝安区),参加了妇救会和青年救国会,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
年,她参加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政治工作队,开启军旅生涯。这年,她18岁。虽说是政工队,但情况紧急时也要帮忙救助伤员。第一次参与抢救时,战士被打到肠子流出体外,虽说紧张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但她仍出色完成任务。事后,有同志看到她脸色铁青,一半是紧张,一半是惊吓。战争是残酷的,但锻炼了这位年轻的女战士,让她变得更坚强。
年1月,冼燕钊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成为她一生坚定不移的信仰。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这本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也是在这一天,她得知同在东江纵队的父亲冼鉴明已经牺牲的消息。从此,8月15日这一天,对她来说有着悲喜交加的感受。
年6月,她与丈夫陈一民一起随东江纵队北上山东,参加淮海战役。战争年代九死一生。一次行军中,突遇敌军飞机扫射,回到营地整理背包,一颗子弹咣当掉下。原来,扫射的子弹穿入背包,幸亏有折叠整齐的蚊帐,抵住子弹,让她死里逃生。
因忙于革命,女儿无奈寄养他处,再也没有找回;儿子在战争年代因病离世。为革命,她失去了两个亲骨肉。淮海战役胜利后,她又随两广纵队南下,参加解放广东的战役。作为军人的妻子,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她也得按照工作需要,随丈夫在不同的城市居住,从韶关到洛阳,后来是沈阳。直到年,他们回到广州,家庭终于稳定了下来。
见证过戎马岁月的艰辛和残酷,但冼燕钊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她自己曾写诗说“身无媚骨胸坦荡,理想信念志不移”。这位老人仍坚持每天走路,这既是医生的要求,也是自己的坚持。面对生活中的困苦,她是乐观的;面对表扬和荣誉,她有一颗平常心。
冼燕钊已经迫不及待地期待年了。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纪念章知多少
纪念章使用铜胎镀金材质,通径为50毫米,主要元素为五星、“70”飘带、团锦结、如意祥云和光芒,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核心部分为五星,代表国家荣誉。“70”飘带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奋斗历程。团锦结环绕在五星和“70”飘带周围,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章体外环以如意祥云、光芒构成,象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礼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辉煌成就,以及在70年辉煌奋斗成就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决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纪念章颁发的主要对象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包括国家勋章(“共和国勋章”和“友谊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和国家级表彰奖励。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
(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年1月1日以后去世的,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