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靠自己,才是有力量的。”
——北莉岛贫困户吴妃卓
《跑好最后一公里》第五集
《且看山花烂漫时》
广东卫视3月14日(周日)21:10首播!
广东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扶贫造血模式,带动和激发了贫困户感恩奋进、自信自强,涌现出许多致富能手。
湛江市徐闻县北莉岛,四面环海。独腿贫困户吴妃卓在码头靠开三轮车载客养活了一家四口人。
妻子黄婉明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无法直立行走,她一个人扛起了所有家务:买菜、做饭、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人乐观勤劳、相互扶持。最让夫妻俩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长,懂事好学。
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天堂村聋哑人邓细根,爱笑,爱碰新鲜玩意,乘着扶贫政策的东风,邓细根干劲十足,一个人在分散于不同山头的姜田、西瓜地、玉米地奔忙,还有空养起鸡鸭,开起荒地。
山上多石头,土层薄,不适合耕地。邓细根却能东一块,西一块,开出一些巴掌田。
年春节刚过,邓细根的新房里挂起了一个招牌——“天堂理发室”。
乐昌市长来镇和村,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瓜农们面临销售难题。为破解贫困户万斤西瓜滞销的困局,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临时协调起“路边摊”经济。
受到奖补政策激励,连州市丰阳镇朱岗村贫困户吴战辉一心扩种水稻,从年的8亩地扩大到年的65亩,实现了从贫困户到水稻种植大户的跃变。
连州市九陂镇联一村,文卫国在广州当了十几年送报员,年返乡种田养鱼,每年能挣六七万元,他说:“让村民看到有收成,带动有志青年回来干。”
连州市西江镇斜磅村贫困户苏彩群丈夫前几年得了鼻咽癌,丧失劳动能力,欠下几万元外债。年元宵节过后,苏彩群被扶贫合作社录用,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早上六点半,苏彩群准时出发去奶牛场搞清洁,下班再到红雪桃基地干活,就连正月初一都不例外。勤劳能干的她被选为合作社法人代表,她从一名为生计发愁的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带着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中共党员……
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距离广州一个半小时车程,交通便利,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谁曾想得到,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之下,山塘镇胜利村、山塘村、塘湾村曾经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老弱病残留守村中。
广州农商银行利用自身金融优势,以低息贷款引进粤旺农业集团,因地制宜在山塘镇胜利村、山塘村和塘湾村建起三个大棚种植蔬菜基地,村中无人敢种的水淹地通过改良,种上了富硒水稻,大棚里无土栽培种有机蔬菜,废地变身宝地。
这是广汽集团建在连州市九陂镇的腐竹加工厂,优先聘用当地的村民和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
白石村贫困户杨木荣家离腐竹厂4公里,他对这份工作实在是心满意足:“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我在腐竹厂上班,一年有三万多元收入,有节日福利有社保有年终奖。我57岁了,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不是共产党,我们农民就没有出头的日子。”
兴宁“新农人”陈伟波放弃高薪职业,返乡创立金绿公司,建立起“陈小鸽”品牌。历经10年,“陈小鸽”品牌养殖规模从对增加到10万对,催生出了“兴宁鸽”,带动兴宁市14个省定贫困村,户贫困户参与农光互补产业、入股分红,肉鸽养殖增收。深山里扑腾着会飞的人民币。
今年25岁的王梓颖,梅州兴宁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他在得知老家正在打造肉鸽产业基地后,选择辞职返乡,踏踏实实地学习养鸽。
梅州市丰顺县中心村海拔多米,高山地区水源稀缺,县城的自来水管很难铺设进山。驻村第一书记王文超与村两委翻山越岭寻找水源。
历经半年,终于找到水质达标的水源,王文超向所在的帮扶单位广州市教育局申请专项资金万元。年元旦过后,两座蓄水池建起来了,解决了中心村80%的村民用水难问题,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村民们第一次用上了安全干净,水源充足的生活用水。
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贫困户曾莉红患有青光眼,无法劳动。丈夫去世后,家境贫困。年7月,大女儿林裕婷初三毕业了,曾莉红不想让她继续读书,要早点挣钱养家,装修家里的毛坯房。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派驻维龙村第一书记钟声标多次走访贫困户曾莉红家,以自身经历感化,劝说曾莉红同意林裕婷就读五华技校幼师专业。
年8月林裕婷(左三)去五华技校攻读幼师专业,钟声标为她送行。
《跑好最后一公里》第五集
《且看山花烂漫时》
广东卫视3月14日(周日)21:10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