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悦科技日报记者陈瑜
年年初的一天,广东省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的贫困户老云就在村头拉住广州海关扶贫干部张诚的手,一定要张诚到自家的新房门前一起放鞭炮。
书记快到屋里坐坐!”“张书记这么早就上班嘞!”尽管开年就忙得团团转,但张诚脸上的笑容比以前更多了。
张诚(中)与村民共同研究脱贫工作。图片来源:广州海关
广州海关“课堂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图片来源:广州海关
张诚(中)与村民共同研究脱贫工作。图片来源:广州海关
年5月,还是一名海关政工干部的张诚带着乡土情怀,到广东省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中洞村是广东北部典型的客家乡村,地处丘陵地带,山高水远,土地瘦瘠。这是一个有户的大村子,贫困户就有户,村民居住分散,农田水利设施陈旧,加之耕种技术落后,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收益却很微薄。许多人弃耕打工,但因缺少技能,就业困难,村里多人还未脱贫。
老云是“老上访户”,县上镇上人都知道,有时候乡镇干部跟他讲道理,老云一句听不进去,大伙儿有点“怕”见他。这天新房入住,不少亲戚朋友来庆祝。“他以前一直赌气不建新房子,说政府欠他的钱、宁愿住猪圈也不脱贫。多亏听了张书记的劝。”老云姐夫说。
按规定,老云危房改造要先建好房子、政府再帮扶拨款,但老云却提出先要钱,镇上村里都不同意,老云的房子一直拖着建不成。眼看全村脱贫就剩老云这一户了,驻村第一书记张诚很着急,跑到县住建局,拍着胸脯作担保,请县住建局先放款,同时又请示广州海关帮扶,还为老云家残疾的两名孩子办好了教育补贴。
新年住新房。老云握着张诚的手,眼里有热泪。
“扶贫就是要办实事。”在偏僻的客家山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张诚的日常工作就是为贫困户跑就业、跑扶贫产业、跑田间地头。去年到了中洞村,他马上带着广州海关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罗继亮、黄春宇参加劳动,有建房的帮助建房,有插秧的帮助插秧,有生病的就去探望,常常是左兜里揣着香烟,右兜里揣着糖果。很快,他与村民热络起来。正是一趟趟走访、一句句交谈、一次次倾听,他把准了中洞村的脉。
仅年元旦前后这些工作日,他每天的工作行程都是以小时来安排,带领驻村工作队经常工作到深夜。
在五华中洞小学楼前,孩子们看到了张诚,开心地齐声喊:“张大叔!张大叔!”半年前的暑假,张诚请了两位大学生办起作业辅导班,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参加,不限于贫困户。20多名孩子定期到村委会看书、写作业。
五华中洞小学邓永雄校长对此感触良多:“城里孩子放假都有各种兴趣班,村里的孩子机会比较少,办辅导班给孩子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过去一年,广州海关驻村扶贫工作队为16名贫困孩子申请了3.2万元的教育补贴,筹措16万元资金为小学建造化粪池,结束了原来“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的旱厕时代,校园环境大有改善。
扶贫,扶的不仅是贫,更是心、是魂、是希望。中洞村有不少剩余劳动力,他们因就业技能所限,大多闲在家中,有的甚至大白天打麻将,为他们“找事做”成为张诚最牵挂的事。
他给大伙儿讲党课,鼓励有劳动能力的都去参加生产:“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果大白天打麻将赌博,就停发分红。”
渐渐地,讨论生产技能、认真学习就业技能的村民逐步多了起来,驻村工作队根据不同贫困户的不同意愿,争取到水寨镇扶贫办的培训资源,组织灵芝种植、电商营销、现代农艺、自主创业等技能培训等,全村80多人次参加,其中贫困户20多人次。经过多次联系数码配件加工厂、肉牛集中养殖场、养鸭场、生猪蜜柚塘鱼种养殖基地,驻村工作队为31名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向中洞村沙场、石场、银矿场推荐贫困户就业,解决了21名贫困户就业。村子的发展越来越有盼头。
产业兴,百姓旺。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发展可持续集体经济产业。中洞村户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人员有余人,不少人选择放养家禽,但是一直处于“散户”模式,经济效益低。张诚结合家禽养殖场地和环境受限的实际,多方寻求养殖合作,经过多次商谈,最终打动了养牛厂老板同意共用养殖场地,还说服养牛厂投入约9万元开展合作。该项目采取“公司+农户”合作分红模式,对鸭苗进行统一经营、管理,集中发展特色养殖。
就在1个月前,中洞村蛋鸭养殖首次分红,全村户贫困户共领到13.25万元分红。
在广州海关帮扶下,中洞村还建立了数码配件加工厂、生猪蜜柚塘鱼种养殖等企业,以合作分红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为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当地扶贫产业在年获得可喜经济效益,全部产业投资回收本利共53.6万元,获全县第一。
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脱贫攻坚现场会”在中洞村召开。经县镇考核,中洞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1.3万元,在五华县全部省定贫困村中,中洞村户贫困户率先退出贫困。
“书记快到屋里坐坐!”“张书记这么早就上班嘞!”尽管开年就忙得团团转,但张诚脸上的笑容比以前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