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梅州招工AB面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思索良久,挣扎月余,梁晓桦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离开家乡梅州,到大城市求职。近来,她一有空就在网上挑选招聘信息,时常也能看到梅州本地企业的招聘网文,其中不乏世界强以及上市公司,但却不为所动。她说,趁年轻到外面闯一闯,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

而在需求端,奔跑多地,忙碌月余,古艺华仍在为招不到高级技术工人而焦虑。身为梅州圣戈班汽车玻璃系统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她化身主播参加了梅州年直播带岗就业招聘活动,向求职者抛出绣球。

如同众多城市一样

梅州亦被招工难题困扰已久

年年谈招工,年年难

来自梅州市就业和

人才管理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年第一季度

梅州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荒”难题

有企业用工缺口近千人

一边是就业者的求职心切

一边是招聘者的求工若渴

衍生出梅州招工的AB面

折射出梅州实体经济发展的“人”之困

流水线上,工人们正有序进行生产。袁群华供图

近者不悦

就业不难VS招工难

在梅州就业难吗?“只要你不刻意追求高薪,还是相对容易的。”在广州上大学、梅州就业的曹淑莹,深有体会。

“和众多年轻人一样吧,毕业后想在大城市闯出一番事业。虽然外面工作强度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但还是向往外面。”曹淑莹说,不考虑家庭原因,自己压根没想过回梅工作。

去年,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她尝试在梅州寻找合适的工作。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梅州企业提供的待遇并不比外面差。“有五险一金,晋升机制也比较完善。”很快,曹淑莹便顺利入职。

在梅州,曹淑莹和身边一些朋友,只是极少的返乡个例。

“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是梅州喊出的招工口号之一。但不少本地人对此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过去,地处山区的梅州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大部分劳动力都往珠三角涌去。外出务工已经形成传统,大家的意识还没有改变过来。”说起梅州招工中的“近者不悦”,梅州高新区人社局局长巫远强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五华县技工学校副校长易钜全看来,梅州就业岗位多,就业机会多。“我们学校首届毕业生初次就业超八成,每年都有过半学生留在梅州,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年,梅州全市提供就业岗位个,进场求职人次,达成就业意向人次。

然而,就业不难,招工却难。和往年春节假期后一样,招工成了各大企业的重头戏。

“月薪0—元,公司包吃住,入职即购买社保……”在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的招聘摊位前,工作人员正卖力讲解公司的福利待遇,求职者的回应是“再考虑一下”。

与之相比,隔壁企业的招聘摊位收获颇丰。“今天招聘了20多人,算不错了。”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随着智能化生产的引进,梅州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受访者供图

3月9日,距离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在梅州,不少企业都出现“节后综合征”,堆积的生产订单还未完成,新的生产订单又陆续有来。

当然,新一年生产扩能的更大挑战还不是订单,而是工人短缺。

“招工!招工!”“职等你来”“有才你就来,为你提供成长的平台”……假期过后,梅州部分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中小微企业相继发出招聘信息。

“全面投产后,目前我们用工总缺口是人左右。到年我们另一个产能10万吨的大项目嘉元时代投产,用工缺口将达到4人。”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龙莲透露。

按照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新的一年,梅州将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两大重点之一,摆在改革发展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作出部署,坚定不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积极方面理解,梅州招工难正是基于实体经济不断壮大这一现实导致的,侧面反映出梅州经济向上向好发展的趋势。”业内人士分析,倘若没有处理好这个难题,极有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招工难是今年才暴露出来的吗?并不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梅州“招工难”一直存在。

梅州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年轻人更加不愿意留在梅州,不愿意加入“打工队伍”,“很多年轻人喜欢从事自由的工作,他们不愿意从事与第二产业相关的职业,不愿意进入工厂,更不愿意沉下心钻研技术。”

能者未聚

普工不荒VS技工荒

高技术工人的招聘并非易事,需要多途径、多举措进行揽才。“我们现在主要招聘生产工程师、EHS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电气维修技术员……”在梅州年直播带岗就业招聘活动中,古艺华详细介绍了岗位需求和待遇。

梅州市线上直播系列招聘活动现场。李天生供图

“刚投产的时候,我们的招聘重点在普工,随着产能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提高,现在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古艺华直言,还是希望在梅州本地找到技术工人,“这样能够降低20%—30%的用人成本。”

当前,梅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家,比年末增加家,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3.5%和16.6%。集中发展要素,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意味着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新蓝领投身其中。

“现在不少企业都往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但智能化生产也为企业提出新的用工难题,需要一批高技术工人来支撑。”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梅州)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范广红直言,没有高技术工人的支撑,再好的设备也用不起来。

范广红说出了梅州招工用工的痛点。

随着工业技改的推进,梅州不少企业逐步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开始探索转型升级之路。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工人的工作强度,也减少了普工的需求量,缓解招工难。

梅州着力破解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培育更多技术型人才。袁群华供图

然而,新的问题亦随之暴露:技工荒。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个职业排行数据,近一半与制造业相关,反映出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

在梅州,长期缺技工也让不少企业管理者头疼。

“刚回梅州的时候有想到招工难,但没想到招技术工更难。”范广红说,为了保障生产,公司在总部的支持下采用人员外派、劳务派遣等形式补技术工人的短板,同步实行“师傅带徒弟”机制,做好本土技术人员的培养。

毋庸置疑,部分企业、工厂的转型,促使企业人才需求变得更大。

早在年,梅州便制订出台高素质人才政策调整方案等“1+4”配套文件,对引进高素质人才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专门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引进各类人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多年来的政策发力,让企业人才短板得到一定补充,但这还远远不够。

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技工荒”问题不解决,必将带来“用工荒”,影响制约企业的正常生产。如何破题?梅州企业给出的答案是进行智能化升级,以及加强与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

“目前拥有员工多名,其中技术人员20多名。公司在脚轮的研发设计、制造技术工艺等方面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丰顺县泰雅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冯广强介绍,公司的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主培养,二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