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梅州市五华县、平远县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在广东省4个获评单位中占据“半壁江山”;上半年,梅州被统筹纳入广东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六个试点城市之一;11月,梅州市“推进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山区中医药传承发展新模式”获评“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自去年10月,梅州市正式向国家和省提交《关于申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示》以来,梅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好消息频传。
当前,梅州市立足独特生态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其中之“1”就是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而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是当中重要内容。
近日,梅州市召开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医院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推进会,解读梅州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及通报前期创建情况,部署重点工作。梅州市将按照“1+2+3”(即1个规划、2项支撑、3大创新机制)的发展模式,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体系和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助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通讯员吴锐文
◆打牢基础◆
发展中医药符合梅州定位
有利产业转型升级
“中华悠悠五千年,国医立基数千载。”日前在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医院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推进会期间,参会人员参观了新医院。一行人刚下车便被停车场周围的中医文化墙吸引了。
“装修的风格很有中医特色。”“窗明几净,四处都是玻璃窗、门,走进来有种阳光普照的感觉,心情都舒畅许多。”“还设有中医展馆、中医工作室,非常有特色。”……医院的整体设计融入了现代风格、中国传统风格和客家风格,先进的医疗设备,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赢得大家称赞。
据介绍,这间已竣工验收等待投入使用的整体迁建项目医院,医院标准建设,占地面积60亩,建设总面积6.4万平方米,设置病床张,总投资约3.62亿元。
医院是该县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园首期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该产业园二、三期正加紧推进中,将建设老年公寓、康复中心、老人护理院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南药种植、休闲娱乐、养生康复为一体的健康养生基地。
事实上,梅州市各县(市、区)医院建设,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
医院与江西银河医养老年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拟投资4亿元,致力打医院;医院正在建设康养结合的中医综合大楼……医院积极配合,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
中医药事业在梅州得到迅猛发展,得益于其良好的发展基础。
梅州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以及较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百姓素有“爱中医、信中医、服中药”的传统。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也将中原古风及中原民间医药和保健的精华带到了南方地区,千百年来一直保留中医养生的习惯。不仅对中医药治疗接受程度较高,饮食上,客家人也有将一些中药材用作食材的习惯。
“梅州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优势明显,这里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梅州市卫健局中医科科长李立威说,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生生不息,至今仍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目前梅州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已实现三个“全覆盖”:市、县(区)医院全覆盖;县(区)医院“二甲”及以上全覆盖和“中医馆”城乡全覆盖。
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多项指标排在全省前列。年,梅州中医药门诊服务量万人次,占总数的41.3%,居全省前列。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个,占总数的61%,其中,医院9间(“三甲”1间,按“三级”管理1间,“二甲”7间)。
中医床位张,占总数的13.6%,每万人口拥有中医床位5.8张。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人,占人员总数的19.7%;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人,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9人。
中医类门诊、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数以及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中医床位数等多项指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当前,全国上下对中医药工作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