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治愈方法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五华创建建筑之乡迎来利好消息。
“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明确要将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并于近期发布了《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六部分18项具体政策措施,构建了广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对“工匠之乡”五华来说,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建筑业是五华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从石雕之乡到建筑之乡,五华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全县上下倍增创建建筑之乡的信心和力量。
东风已至,五华的机遇不言而喻。从历史走到现在,五华的建筑业因石而起,顺石而生,五华石匠在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打响了石雕之乡品牌。
从现在走向未来,五华建筑业如何再次腾飞?对标创建建筑之乡,五华正视差距补短板,奋力破解“创新困”“人才困”等难题,努力走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解困之路,全力培育打造百亿级建筑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张炳锋郭思敏陈绍师
从历史到现在
厚植石雕之乡的深厚底蕴
“我把文件读了好多遍,对我们五华来说,重大利好!”五华县住建局局长冯志强说。
他所说的文件,是近期广东发布的《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以六部分18项具体政策措施,构建了广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同时予以产业发展、税收优惠、财政补助、金融方面等真金实银的支持。其出台,对广东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加快建设建筑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在优化建筑业区域产业布局上,《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广东建筑之乡,整体提升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五华正举全县之力创建建筑之乡,有了政策支持,我们一定能加快创建脚步,提高创建质量。”冯志强充满信心地说。
年7月,五华全面启动建筑之乡创建工作,迅速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同时,在实施企业总部回迁奖、资质晋级增项奖的基础上,出台奖励办法,并制定了产业发展、材料发展、技术创新发展、建筑技工培训等4个配套方案,形成了创建工作“1+3+4”(即1个行动方案、3个奖励办法、4个配套子方案)政策支撑体系。
创建两年来,五华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
这是一组抢眼的数据:年全县施工总产值61亿元,年全县施工总产值69.6亿元,年全县施工总产值81.46亿元。去年疫情之下逆势上扬,逐年增长的数据证明了五华建筑业的实力和潜力。
去年12月2日,由嘉城建设集团、五华建筑企业广东端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国有控股企业——广东嘉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五华建筑企业总部大厦举行挂牌揭幕仪式,为五华创建建筑之乡增添了重要成员。
“五华素有工匠之乡的美誉,品牌知名度高,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建筑产业基础扎实。”谈及为何落户五华,嘉城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张晓表示,一家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五华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抛石引资,落户五华。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五华创建建筑之乡的重要基础和生命力。”冯志强说,建筑业是五华的传统产业,更是优势产业,已成为五华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五华的建筑业因石而起,顺石而生。
五华石雕技艺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五华石雕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口逾10万人,成千上万名石匠卷起铺盖、背起行李奔赴全国各地,甚至穿州过府,赴香港、过南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石雕、江西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珠海渔女雕像等闻名遐迩的石雕建设都有五华印记。
一把泥刀闯天下,一石激起千层浪。
时至今日,五华深耕石雕文化沃土,厚植文化自信,从石雕之乡到建筑之乡,发扬五华阿哥“硬打硬”精神,将建筑品牌越擦越亮,让“工匠之乡宜居五华”的名片响彻四方。
从困局到破局
走好创新创优的解困之道
实际上,对标创建建筑之乡,五华仍有一定差距。
“经过两年创建,五华各项考核指标和增幅明显提高。”五华县建筑行业协会秘书长钟高波说,五华成立了梅州首个县级建筑行业协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一批建筑企业总部回迁、资质增项晋级。
但在创新创优方面,特别是国家优质工程、省优质工程奖项获得情况,五华任重道远。
创新之困,如何化解?
“我们企业有一个创新办公室,专门探究如何创新创优,提高创新能力,探索新方式突破建筑业传统。”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木盛说,一建公司致力于科技进步、创优兴业。
走进五华一建公司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工程建设优质工程奖、连续28年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等近60个各式各样的奖牌奖杯。
在这些奖项中,五华一建公司承建的广州黄埔区机关综合楼获得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是全国建筑行业的最高荣誉,填补了梅州的空白。
时隔多年,该企业继续向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发力。
日前,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工程顺利通过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初评。对此,五华一建公司表示信心十足,该项目此前已获得广东土木建筑工程科技创新领域最高荣誉——詹天佑故乡杯奖。“与广州黄埔区机关综合楼不同,此次申报项目坐落于五华,将成为五华首个获奖项目。”陈木盛说。
可以说,企业是创新创优的主体。“在创新创优方面,五华出台了奖励方案,推进企业与高校、职校协同创新,提高了创新能力,对获奖企业均支付相应的创新创优奖金。”五华县住建局建筑市场监管股股长张广秋介绍说。
高端人才同样是五华建筑业的弱项。建筑工人因自身受教育和认知水平有限,导致行业整体素质水平偏低,相对的,企业的人才门槛也高。
一边是高门槛,一边是技能不足,如何培养人才又留住人才?
“五华加快培育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企业家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探索建立支持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张广秋介绍,建筑企业引进或培育的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享受人才补贴、购房安家补助等政策,对建筑企业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支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政策环境。
“五华还推动建筑行业教育培训上岗制度,定期举办建筑岗位人员、职业技能人员、农村建筑工匠等继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钟高波说,五华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资源,计划增加建筑类相关技术教学班,培养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建筑业人才队伍。
“我们计划在珠三角城市设立人才创新中心,通过搭建优质平台、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发挥尖端人才对梅州、五华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张晓表示。
从现在到未来
打造百亿级建筑产业集群
5月11日,五华县党政大楼五楼1号会议室内气氛热烈。
“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石雕工艺面临传承青黄不接,如何解决”……当天,五华县召开建筑骨干企业代表座谈会,11家参会企业代表抒心声、道实情、献良策。
“建筑业是五华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去年全县施工总产值81.46亿元……”五华县委副书记、县长朱少辉以简明的语言带入话题:召开会议就是为了倾听企业心声,解决实际问题。
来自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五华二建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国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围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人才引进培育、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共同探讨形势、剖析问题、提出建议。
据悉,会议提出落实建筑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了解到这一诉求后,五华县税务局第一时间召集相关人员,将涉及建筑业的主要税费政策编印成《建筑业常用税费政策汇编》,并于6月底前将本书籍发放给全县建筑业纳税人。
在深入企业宣传辅导的同时,税务干部还采取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