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使之翼勇夺中国建筑界奥斯卡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风起琴江,工匠之乡迎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12月25日,第四届广东“南粤工匠”高峰论坛在梅州市五华县举行。期间,现场宣读了一份喜报,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第一期、第二期)工程荣膺—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一把泥刀闯天下,一石激起千层浪。五华石匠敢闯敢拼,孕育出五华阿哥“硬打硬”的精神。一直以来,五华深耕石雕文化沃土,厚植文化自信,从石雕之乡到建筑之乡,将建筑品牌越擦越亮,让“工匠之乡宜居五华”响彻四方。

夺奖大户

钢结构建筑达到“天花板”

夜幕降临,惠堂体育场每一片“羽翼”都亮起灯光,纯白色的铝板在彩色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明珠闪耀在琴江岸边。

惠堂体育场是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工程主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位于五华县琴江新城,由标准体育场(惠堂体育场)、三馆一体(篮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的体育馆(威光体育馆)、文化广场、红色体验馆和足球科技馆等组成。工程由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

“鲁班奖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被誉为中国建筑界的‘奥斯卡’。”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炽宏表示。“鲁班奖”设立于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评选,鲁班奖可以说是中国建筑人毕生追求的荣誉。

惠堂体育场的设计以“天使之翼”为主题,整体形象犹如一对环抱的羽翼,象征“天使合拢之际,足球腾飞之时”的美好寓意。据悉,该体育场还是目前全国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县域体育场,可容纳观众人,创造了梅州市内单体工程建筑之最。

据介绍,组成“天使之翼”造型的共有54榀双层变截面空间桁架,最重单榀桁架重量达.3吨,最大悬挑长度48米,高度最高58米。这在承建单位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的钢结构建筑中已达到了“天花板”,但公司团队还是通过技术攻坚完成了组建,将这个如艺术品般的体育场呈现出来。

“54榀相当于约3.5万根桁架杆件,双层变截面空间钢结构组成,现场施工面临抬升和焊接两大难题。”项目技术负责人陈木盛介绍,对此,项目不断深化方案,并经过专家多次论证,现场采用吨及吨履带式起重机吊装。最终,总用量超1万吨的钢结构成功合拢,呈现出宛若“天使之翼”的优美造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城市防洪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将琴江原河道裁弯取直,弯道部分形成了闭合的内河道,而体育场馆的所在地就是这段内河道的一部分。为了打牢基础,项目采用了根预应力管桩和根钻孔灌注桩,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8大项21子项,工程项目入选《年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

在曾炽宏看来,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荣获“鲁班奖”,是五华在新的征程上创建“建筑之乡”的一个良好契机。接下来,五华建筑企业应该主动迈出“山门”、走出梅州、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

因石而起

多项荣誉背后的工匠之乡

“五华本土企业在本地摘取首个‘鲁班奖’,这背后离不开一座建筑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陈木盛说,五华县素有“石雕之乡”“工匠之乡”的美誉,五华阿哥“实打实、硬打硬”这句话更是道出了五华石雕的工匠精神。

五华的建筑业因石而起,顺石而生。

在五华县城,一座饱经岁月风雨的桥梁,横跨在滔滔琴江河上。细看桥身,石头满是斑驳的痕迹,被流水冲刷得凹凸不平的桥墩表面爬满了青苔,古朴和沧桑感扑面而来。

这整座大桥没有用一枚钉子、一根钢筋和一丁点混凝土,其建造技术难度丝毫不亚于赵州桥,其规模则是赵州桥的3倍以上。这就是堪称“石雕之乡”的橱窗——水寨大桥。

为了减轻自重,水寨大桥两边竖立的36根石电灯柱被挖成空心,在过去没有机械的年代,从开采修琢至安装,长.2米、宽6.6米的水寨大桥都是五华石匠独立完成。

五华建筑工艺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五华阿哥硬打硬”这种说法更是由来已久,这与历史悠久的五华石业有着密切联系。

五华石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五华人就靠打石、雕石为生,他们闯世界往往就从打石开始。《五华县志》记载,“明嘉靖起,就有用石建桥和打房屋基础。清代五华的石宫、石庙、石室、牌坊等,风格独特,石碑、石刻笔画清晰,石狮石像活灵活现……”

那个时期,怀里揣着朴素的愿望——吃饱肚子、养家糊口,五华阿哥“洗脚上田”走南闯北,参与完成了大江南北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北京天安门广场、南昌起义纪念碑、越秀山五羊石雕、海珠广场解放军战士雕像、珠海渔女……五华石工队还走出国门,参与国家援外工程。

一把泥刀两面光,一把斧头吃四方。

鼎盛时期,五华石雕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逾10万人,成千上万名石匠卷起铺盖、背起行李穿州过省,以其坚韧的毅力和勇气、精湛的石雕技艺和才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石建筑工程和精品。

年,五华石雕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建筑业不仅是五华的传统产业,更是优势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此次获得“鲁班奖”,开创了五华建筑业的先河,揭开了五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产业集群

今年总产值有望突破百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环境孕育一方文化,五华这座城市与“建筑”二字密不可分。

年7月,五华全面启动建筑之乡创建工作,迅速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在实施企业总部回迁奖、资质晋级增项奖的基础上,出台奖励办法,形成创建工作“1+3+4”政策支撑体系。

创建两年来,五华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年全县施工总产值达61亿元,年达69.6亿元,年达81.46亿元。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逐年增长的数据证明了五华建筑业的实力和潜力,今年全县施工总产值有望突破亿大关……

“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明确要将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发布了若干措施,以六部分18项具体政策措施,构建了广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这对工匠之乡五华来说,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东风已至,五华的机遇不言而喻。从现在走向未来,五华建筑业即将再次腾飞,抛石引资,全力培育打造百亿级建筑产业集群。

去年12月2日,由嘉城建设集团、五华建筑企业广东端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国有控股企业——广东嘉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五华建筑企业总部大厦举行挂牌揭幕仪式,为五华发展建筑业增添了重要成员。

“五华工匠之乡的品牌知名度高、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建筑产业基础扎实。”谈及为何落户五华,嘉城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张晓表示,一家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五华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发展前景可观。

从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春暖燕回巢”。五华让回迁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的新变化和发展的新活力,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催生了“归雁经济”,加速推进了五华建筑业的发展。

一方面是“孔雀回巢”,另一方面是“筑巢引凤”。

五华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认真谋划制定了建筑产业发展、建筑材料发展、建筑技术创新发展、建筑技工培训等4个配套方案,出台了三个奖励办法,包括对建筑企业引进或培育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补,在创新创优方面对获奖企业均有相应的创新创优奖金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五华建筑业一再转型升级。从最初“一把泥刀闯天下”的单打独斗,走到今天建筑企业抱团发展,政府企业凝心聚力,共同创建建筑之乡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五华县委、县政府努力打造“工匠之乡宜居五华”,积极创建“建筑之乡”,把建筑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强强联合,构建“大建筑、大产业、大发展”新格局。

撰文:汪思婷张炳锋郭思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