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东山区的五华县,山中多花岗岩石,自古当地乡民即以石为业为宝。
明代已有以石建桥记载见诸史籍,县城至今犹存明嘉靖年间的董源石桥。至清代,五华境内已是石宫、石庙、石室、石牌坊林立,以石门、石窗、石柱、石梁等建造的民居遍布乡间,石雕佛像、石狮、碑刻大量出现。
清末大批五华石业工匠远赴香港,在港城初建的桥梁、大厦、园林中,烙下了五华石雕工艺的鲜明印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华石雕艺人又先后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及江西“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等的雕刻工作,故五华县在广东素有“石雕之乡”的称誉。
五华石雕多以花岗岩石和汉白玉石为原料,有圆雕、镂雕、浮雕、碑刻等多种造型技法。
明代所雕的石狮,口含的石珠可自如滚动,但却无法取出;县城城隍庙的沉刻楷书《凤凰台》,笔画清晰,刚劲有力,是碑刻的精品;还有镂空精雕、玲珑剔透的画眉鸟笼等等,都显示了五华石雕传统技艺的精湛高超。
当代五华石雕除以大型建筑装饰雕刻为主外,尤以都市、园林布置中的单体雕塑闻名。
广州越秀山五羊雕刻的逼真,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前祥兽雕刻的古朴,海珠广场解放战士雕像的粗犷,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叶剑英元帅雕像的传神,珠海市具标志性的渔女雕像的秀气,又呈现出五华石雕工艺上擅长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
目前五华石雕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